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上安州裴长史书》《与干襄阳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
        (三)阅读皿(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悠,坚守不动。遂权殡于阴侧,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中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逐丐货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追,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察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四海明识,具知此谈。
        (节选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材料二: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願其下。故高材多成成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逃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齪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賜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节选自韩愈《与干襄阳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敢剖心A析B肝C论举身D之事E便当F谈笑G以明H其心。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得不言而知乎”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泉涓涓而始流”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B.广,扩大、拓宽,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的“广”意思相同。
        C.过,胜过、超越,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不过焉则不及”的“过”意思相同·
        D.信,实在、的确,与《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指南与李白在楚地同游时,吴指南死在洞庭湖上,李白将其暂葬于湖畔,几年后返回此地,再将其遗骨迁葬。
        B.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任益州长史时,李白曾在路中投名帖拜见他,苏公用极高的礼节对待李白,并盛赞他的文才。
        C.韩愈认为,读书人要想享有盛名、在当世显达并让功业流传,需依靠有地位的先辈、有声望的人物和后起之秀。
        D.韩愈觉得于襄阳应该不是那种器量狭小、不值得倾诉的小人,所以给他写文自荐,希望于襄阳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2)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14.两则材料均是自荐文,请指出李白与韩愈在自荐的方式上有何不同。(5分)
         
         
        答案:
        10. CEG(原文标点为: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
        11. C(A项,“安得不言而知乎”的“而”表转折,“泉涓涓而始流”的“而”表修饰。C项,材料二中加点的“过”作形容词,意思是“错误的”,“若不过焉则不及”的“过”意思是“胜过、超越”,二者意思不同。D项,“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是“随意”。)
        12. B(“苏公用极高的礼节对待李白”错,材料一原文“待以布衣之礼”说的是苏公用与平民交往的礼节对待李白。)
        13.(1)以前(我)向东游历扬州,没有超过一年,耗去三十多万钱财,遇到有落魄公子,全都会接济他们。(“曩昔”“逾”“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现在急需每天的柴草、粮食、仆役的费用,这些只不过耗费您一顿早饭的费用就够了。(“惟……是急”“资”“一朝之享”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李白以叙事为主,以情动人。②韩愈以议论为主,以理服人。(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说苍天闭口不言却使四季不断运行,大地默默不语却让万物蓬勃生长。我是普通人,不是天地,怎么能不通过语言表达就让人了解我呢?我就冒昧地向你说出心里话,申述自己立身处事的观点,权当言笑谈心,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以前(我)向东游历扬州,没有超过一年,耗去三十多万钱财,遇到有落魄公子,全都会接济他们。当年曾与四川朋友吴指南在楚地同游,指南死在洞庭湖上,我身穿素白丧服痛哭流涕,如同失去亲兄弟。在炎热的夏天里我趴在尸体上哭泣,泪干了接着流出血。路人听到,全都感到十分伤心。猛虎前来,(为保护指南的尸体)我仍坚守不离开。于是我暂且将指南埋葬在湖边,才去金陵。数年之后来看,指南筋骨还在。我流着泪拿着刀,亲自为尸骨清洗修整。包裹好尸骨,背着徒步快走。无论睡觉还是起身都带在身边,一刻不松手。又靠借账将指南礼葬于鄂城的东边。故乡路远,指南的魂魄没有归宿,我只好按照礼仪把他迁葬,以显示朋友间的深情。前礼部尚书苏颐外调为益州长史,我曾于路中投名帖拜见,苏公用与平民交往的礼节相待。对他的属官说:“这位书生才华杰出,写作时文思泉涌不停笔,虽然风骨未能定型,但已能看出非凡的才能。如果再学习拓展才能,可与司马相如取得同等成就。”天下具有卓识远见的人,都知道这一评价。
        材料二:
        读书人能够享有盛名,在当世显达,没有谁不是靠有地位的先辈和有声望的人物,为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流传功业,照耀后世,也没有谁不靠后起之秀和有声望的人物,给他做继承人的。在下的人自恃才高,而不肯向上求荐;在上的人自恃位尊,而不肯对下关照。因此有才学的人往往因为没有出路而忧伤,而地位显要的人也不能留传显赫的名声。这两种人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向上请求,就不能说上边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没有向下寻求,也不能说下边没有可以推举的人。我琢磨这句话已经很久了,但没有冒昧地对别人说起过。
        我虽然才能低下,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我现在急需每天的柴草、粮食、仆役的费用,这些只不过耗费您一顿早饭的费用就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在于建立功业,精力全用于报答君主,即使遇到了后进之士,也无暇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了解的了。世间那些器量狭小的人,是不值得告诉他们这些话的;而那些光明磊落、心胸宽广的人,又无法使他们听到我的这些话,那么我的命运困厄,是确实的啊!谨献上我以前所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过目,也足以知道我的志向所在。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傅伯成传》封演《封氏闻见记》
        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北史·薛聪传》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李白《与韩荆州书》
        《宋史·林光朝传》《明史·温纯传》
        《万木图》序《梁史·褚翔传》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宋史·张逊传》
        《旧唐书·冯立传》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南唐书·周本传》刘大魁《程易田诗序》
        《宋史·许骧传》《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谏说之难》《宋史·吴奎传》
        《梁书·孙谦传》《新唐书·长孙顺德传》
        《南史·沈炯传》王若虚《门山县吏晓堂记》
        戴名世《蓼庄图记》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