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项羽既定河北》《何博士备论·楚汉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于是项羽乃使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已而项羽至函谷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军旅,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引兵而东,至乌江,乃刎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
        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外恃其众之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
        后之羽之罪者,皆曰:夺汉王之关中,负信义于天下,此所以亡。嗟夫!使项氏无意于王,而徒夺汉王之关中,则谓其得罪于区区之信义可也。如其有意于王而夺之是得计也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忘耳。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楚汉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如其有意A于王而夺之B是得C计也D惟其知E夺而不知F其有G此所以亡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苦,认为……苦,意动用法,与《屈原列传》“同死生,轻去就”的“轻”用法相同。
        B.徒,空,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C.“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与《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的“而”用法相同。
        D.数,责备,列举罪状,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攻破函谷关后,洗劫屠戮咸阳城,杀害秦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国宫室。何去非认为这表现了项羽的凶恶残暴。
        B.项羽攻占咸阳后心思东归,把返回故乡视为莫大的荣耀。何去非据此认为项羽无意称王,不值得被有志于天下的人称道。
        C.项羽与楼烦交战,只用眼神和声音就使楼烦因害怕而不敢应战。何去非却认为这只是个人勇力,不足以“保王业”。
        D.有人认为项羽自刎乌江政权灭亡,是因为他夺取了刘邦的关中,背信弃义于天下,何去非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4分)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4分)
        14.材料二认为项羽“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材料一有哪些事实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BDG
        11.C(用法不同。“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的“而”是连词:“字而幼孩”的“而”是代词)
        12.B(“何去非据此认为项羽无意称王”错)
        13.(1)功成名就了不回故乡,就如同身穿绵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这件事啊!(4分。“富贵”“衣”“夜”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4分。“故事”“是”“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14.①坑杀投降的二十余万秦兵;②拒绝韩生定都关中的建议;③楚汉对峙时欲与刘邦直接对决。(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羽已经平定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就想率领各路诸侯军向西进入关中。待到幸邮率秦军投降了诸侯军,诸侯军的官兵便凭借胜势多把秦军官兵当作奴隶和俘虏来使唤,随意侮辱秦军官兵,秦军官兵大多因此生出怨恨的情绪。于是项羽就让楚军于夜晚在新安城南面袭击活埋了秦兵二十余万人,而只和幸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不久,项羽到达函谷关,关门紧闭。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勃然大怒,派踪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隔了几天,项羽领兵西进,洗劫屠戮咸阳城,杀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火焚烧秦朝宫室,大火燃烧三个月不熄。韩生劝说项羽道:“关中靠山环河,是四面都有险要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来称霸天下。”项羽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焚烧得残破不堪,又惦记着返回东方的家乡,便说:“功成名就了不回故乡,就如同身穿绵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这件事啊!”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接着又把关中分割为三部分,将秦朝的降将封在那里作王,借以抵御阻挡汉王进军的道路。
        楚、汉长期相持未决胜负,士兵们认为行军作战十分辛苦,项羽对汉王说:“天下沸沸扬扬地闹腾了好几年了,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的缘故。现在我愿意向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百姓白白地受苦了!”汉王笑着推辞道:“我宁肯斗智,不肯斗力。”项羽便接连三次命令楚军壮士出阵挑战,但每次都被汉营中善于骑射的楼烦射杀。项羽勃然大怒,就亲自穿上铠甲手持战戟上阵挑战。楼烦又想要射项羽,项羽这时愤怒地瞪大眼睛厉声喝斥,楼烦双眼不敢直视项羽的目光,双手不敢张弓发箭,随即逃回营垒,不敢再露面。十二月,项羽到了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项羽包围了好几重。项羽领兵向东奔走,到达乌江,于是自刎而死。
        材料二:
        称王天下的人,他们凭借的条件有三种:有的依靠德行得到天下,有的倚仗力量兼并天下,有的凭借智谋夺取天下。至于项羽争夺天下,他所具有的又是什么凭借呢?德行不是项羽能谈得上的,他在智谋和力量两方面的条件又都不具备。
        看看他倚仗的条件,似乎是力量强大。虽然这样,但是他自己所说的力量,不过是在内倚仗他自身的勇猛,在外倚仗部众的强悍。至于说到倚仗河山,占据有利的地形,低下头向东看,监临控制天下,保持霸业的稳固,这才是所说的真正的力量,他本来就一无所知。因此轻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关中地区,在那里焚烧阿房宫屠杀秦国百姓来表现他的凶恶残暴,最后又把关中地区拿出来送给秦朝投降的几个俘虏,反而怀念那小小的楚国故土,把返回故乡视为莫大的荣耀。这只是见识短浅的人的度量,哪里值得有志于天下的人称道呢!
        后世数落项羽过错的人,说:项羽夺取了汉王的关中,背信弃义于天下,这是他灭亡的原因。唉!假使项羽无意称王天下,而仅仅是为了夺取汉王的关中,那么说他背弃了区区的信义,倒是可以的。假如他本来就有意于称王天下而夺取了关中,这是应该这样做的;只是他只知道夺取关中却不知道保有关中,这才是他灭亡的原因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荀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前》《淮南子·兵略训》《孟子·离娄上》
        《资治通鉴·唐记九》《唐鉴》《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读通鉴论》
        《资治通鉴·稹复上疏》《读通鉴论》《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何博士备论》《读通鉴论》
        《冬,高祖在邯郸》《李世勣尝得暴疾》《读通鉴论》
        《建武三年,帝谓太中大夫来歙曰》《光武失御嚣之道矣》《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民有歌淮南王者曰》《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
        《三家分智氏之田》《韩非子·奸劫弑臣》《豫让论》《亮尝自校簿书》《杨颙之谏诸葛公曰》
        《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两敌相争,此兴彼败》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房琯喜宾客,好谈论》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初,窦宪既立于除鞬为单于》
        《春,二月,亮遣使约吴同时大举》《魏书·高允传》《魏高宗起太华殿》
        《资治通鉴·大将军光忧懑》《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商君书·外内》
        《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通典·序》《三月,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剖身藏珠》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二)
        《安禄山专制三道》《汉主自秭归将进击吴》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
        《魏主以浩监秘书事》《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表
        《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百战奇略·车战》《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
        《李克用攻罗弘信》《温公家范》
        《韩非子·用人》《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武灵王平昼闲居》《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资治通鉴·汉纪十九》
        《进,与操遇于赤壁》《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蔡邕被害》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