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升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东庄先生传
清·彭绍升
①陈先生名黄中,字和叔,吴县诸生也。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乾隆初,应博学宏词科,廷试被黜,乃纵游,学益精。
②当是时,上即位数年,锐意赓续列圣治绩,绍往古绝业。中外大臣承明德,争延致天下豪俊,虚已访时政阙失,而先生尤为大学士海宁陈公所知。既先生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体,凿凿切利病,无少讳。顷之,有诏求骨鲠质朴之士,陈公奇先生,欲以先生应诏,属先生友招以书,先生辞焉。先生客湖南巡抚幕府,土苗或小警,巡抚欲兴师剿之,属先生缮奏章,先生曰:“此召乱也,抚而辑之,其可。”弗听,先生辞焉,遂行。已而苗叛,用兵期年乃靖。
③先生初至京师,最善山阴贡士胡天游。天游故奇士,负才气,傲睨当世,士鲜当意者,顾独为先生屈,所著文必示先生。先生辄为发其璺、别其良以示,天游未尝不相视而笑也。天游豪宕自喜,不肯循尺度,为势要所排斥,竟穷死。而先生介然有节概,谨去就,严取舍之辨,然其穷与天游等。
④年四十余,杜门著书,无儋石之储,泊如也。以疾终,年五十有九。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虚己访时政阙失( )
(2)士鲜当意者( )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用兵期年乃靖。( )
A安静 B.平定 C.妥协 D.驱除
(2)谨去就( )
A恭敬 B.严防 C.严密 D.慎重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先生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体,凿凿切利病,无少讳。
19.第②段中陈东庄进入湖南巡抚幕府期间的言和行分别体现了 和 的特点。
20.作者为陈东庄立传,为什么又详写胡天游这一人物?请加以分析。
答案:
15. 咨询 符合 16. B D
17.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
18.不久先生给陈公上书,论述选用人才、管理财政、训练士兵几件大事,这些内容洞达治国根本,清楚准确地道出时弊,没有丝毫避忌。
19.见微知著 性格耿介
20.①胡天游傲气而有才华,却唯独折服于陈东庄,侧面烘托陈东庄富有才学,普于评文,以及人品正直有操守;
②胡天游做事不循规蹈矩,被权贵排斥,困顿而终。陈东庄慎重进退洁身自好,却同样困顿,表达了对陈东庄的叹惋之情。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陈东庄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特点。文章重点描述了陈东庄的学识渊博、治国理政的见解以及他在面对权贵时的骨鲠和质朴。通过与胡天游的对比,突显了陈东庄的节操和谨慎。文章不仅展示了陈东庄的个人风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正直品格的推崇。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1)“访”,咨询。句意:放低自己身份向才俊们咨询时政的缺失。
(2)“当”,符合。句意:当世士人很少有人能符合他的心意。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1)靖:平定。句意:用兵一年才平定。
故选B。
(2)谨:慎重。句意:慎重选择进退。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自幼通达聪慧,擅长史学,深入研究前几代冶乱往复的原因,以此来知晓当世的事务。
“自少”是状语,省略主语“陈东庄”,“通敏”为谓语,其后断开;
“为学”作主语,“长”作谓语,“于史”作后置状语,故应在“为学长于史”的后面断开;
“深究”作谓语,“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作宾语,故应在“所由”后断开。
得出答案: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既”,不久;“养兵”,训练士兵;“通达”,洞达;“凿凿”,确实;“讳”, 避讳。
1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当地苗族有时发生小的骚乱,巡抚想要出兵剿灭,先生认为“此召乱也,抚而辑之,其可”,提倡安抚他们使其安定,巡抚不听,不久苗人反叛,用兵一年才平定,体现了陈东庄见微知著的特点。
②“陈公奇先生,欲以先生应诏,属先生友招以书,先生辞焉”陈公认为先生是奇才,想以先生应诏,嘱托先生的友人以书信招揽他,但先生拒绝了,体现了陈东庄耿介的性格特点。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由“天游故奇士,负才气,傲睨当世,士鲜当意者,顾独为先生屈,所著文必以示先生。先生辄为发其璧、别其良以示,天游未尝不相视而笑也”可知,胡天游傲气而有才华,却唯独折服于陈东庄,侧面烘托他富有才华及人品正直有操守;
②由“胡天游豪放自喜,不肯遵循常规,被权势要人排斥,最终困顿失意而死”可知,胡天游做事循规蹈矩,被权贵排斥,困顿而终。由“而先生介然有节概,谨去就,严取舍之辨,然其穷与天游等”分析,陈东庄慎重进退,洁身自好,却同样困顿,表达了对陈东庄的叹惋之情。
参考译文:
①陈先生名叫黄中,字和叔,是吴县的诸生。他自幼通达聪慧,擅长史学,深入研究前几代冶乱往复的原因,以此来知晓当世的事务。乾隆初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但在廷试中被黜退,于是纵情游历,学问更加精深。
②当时,皇上即位好几年,锐意继承列圣的治绩,接续先前中断的事业。朝内外的大臣们传承美德,争相邀请招来天下豪俊,放低自己身份向才俊们咨询时政的缺失,先生受到大学士海宁陈公的赏识。不久先生上书给陈公,论述选用人才、管理财政、训练士兵等几件大事,他的言论洞达治国的根本,确实切中时弊,毫无避讳。不久,有诏令征求直言敢谏之士,陈公认先生是奇才,想以先生应诏,嘱托先生的友人以书信招揽他,但先生拒绝了。先生客居湖南巡抚幕府,当地苗族有时发生小的骚乱,巡抚想要出兵剿灭,委托先生起草奏章,先生说道:“这是自召祸乱,应该安抚他们使其安定,大概可以。”巡抚不听,先生辞官而去,不久苗人反叛,用兵一年才平定。
③先生初到京师时,与山阴贡士胡天游最为友善。胡天游本是奇才,自负才气,傲视当世士人,很少有人能能符合他的心意,但唯独对先生表示敬意,所著的文章必定让先生过目。先生总是指出其精华所在,辨别其优劣,胡天游从未不相视而笑。胡天游豪放自喜,不肯遵循常规,被权势要人排斥,最终困顿失意而死。而先生坚守节操,谨慎选择进退,严格区分取舍的标准,然而他的贫困与胡天游相当。
④先生四十多岁时,闭门著书,家中没有积储,恬淡无欲。因疾病去世,年五十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