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1分)
【甲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有删节)
【乙文】
余尝谓诗必游而后工,必穷者之游而后尤工。盖士之局守一隅者,闻见浅狭,诗思不出数百里外,而富贵之游又多汩于名利,所作皆应酬冗长,不足以发抒性灵。惟穷愁之人蓄其所有而未得施于行事,因舟车所更涉,历揽山川之雄秀、城阙之壮丽、人物之英伟、古迹之苍凉,感其郁积,往往形诸歌咏,以写伤今怀古、思亲念旧、叹老嗟卑之意。性灵所寓,墨光照耀,洵非梔言蜡貌而为欢娱之词者所可及也。昔太白负才不遇,南浮江汉,北抵燕晋,西至邠岐,东入齐鲁吴越,足迹几遍寰宇,故其诗闳肆俊伟,有轻天下之气。杜少陵始游姑苏、渡浙江,中而放荡齐赵间,终乃客秦蜀、出夔峡、下襄阳,崎岖万里,老于羁人,无以効其忠爱,故其诗顿挫沉郁,有悲天悯人之志。诚哉!诗必以游而工,而尤工者,穷者之游之诗也。
(清陆元辅《燕游草序》有删节)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内有忧思A感愤之郁积B其兴C于怨D刺E以道羁臣F寡妇之所叹G而写人H情之难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诗之能穷人”与班固《苏武传》中“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的“穷”用法相同。
B.苟,苟且,与李密的(《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的“苟”意思相同。
C.“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的“幸”意思不同。
D.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的官职、功劳而得到的入学或任官的特权和优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第二段先述梅圣俞生平,突出一个“穷”字;接着评其诗文,突出一个“工”字;最后惜其怀才不遇。
B.梅圣俞的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誉,但世人只知他的诗作,没人愿意将其推荐给朝廷,他始终没得重用。
C.李白怀才不遇,游历天下,排遣自己内心的郁积情感,写出了肆意雄健,有傲视天下气概的诗歌。
D.甲文开篇先引入世俗观点进行辨析,然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乙文则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4分)
(2)老于羁人,无以効其忠爱,故其诗顿挫沉郁,有悲天悯人之志。(4分)
14.“诗缘何而工”是甲乙两文共同的论题,对此论题两文各自有怎样的回答?请结合文本,简要作答。(4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B E G(每处1分,只限三处,多答不给分)
(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从怨恨、讽刺产生,来说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11. A(前为使动用法,使————陷入困境;后,陷入困境,非使动用法。C.前“幸”,表有幸,后“幸”,表示希望的意思,带有恳请的语气。)
12. B(原文中提到“而未有荐于上者”,但并未说“没有人愿意将其推荐给朝廷”,只是结果上没有人推荐他,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一定是“不愿意”。)
13.(1)译文:大凡胸藏才智但又不能在世上充分施展才智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
(评分细则:“蕴其所有”“状语后置”“放”各1分,句意1分)
(2)译文:长久羁旅他乡,(“老”亦可译为“变老”)没有用来施展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的办法,所以他的诗作声调抑扬跌宕、内容深广,感情深沉,有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的情感(志向)。
(评分细则:“老” “効” “志”各1分,句意1分。“効”通“效”,表示效力:施展”。)
14.甲文的答案是“诗穷而后工”,强调是诗人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2分)乙文的答案是“诗必游而后工,必穷者之游而后尤工”。强调是是诗人在游历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歌,处境困厄的诗人在游历之后能写出更加精妙的诗歌。(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