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六韬》《吴子·应变》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至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A多积强弩B百步一突C门门有行马D车骑居外E勇力F锐士G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旆,击辇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中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选自《六韬》,有删节)
        材料二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造,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履。”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吴子·应变》)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令我垒上A多积强弩B百步一突C门门有行马D车骑居外E勇力F锐士G隐伏而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止,停止,驻留,与《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止”含义与用法不同。
        B.薄,迫近,进逼,与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的“薄”的含义相同。
        C.节,节制,与苏轼《江城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节”的含义与用法相同。
        D.卒,同“猝”,突然,与司马迁《屈原列传》“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的“卒”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均以“应战”为话题,且主体结构均为对话,姜太公与吴子的回答逻辑清晰,持之有据。
        B.材料一中太公智对“突战”,以设伏、诱敌深入、内外夹击等方式击败敌人,而非依靠兵力优势取胜。
        C.材料二中吴起针对“卒遇敌人”“暴寇卒来”提出的应对策略,都强调利用地形、心理和战术,以智取胜。
        D.材料二中吴起强调,军队在攻取城池后,要进驻官署、控制原来的官吏,没收百姓财物,对投降者加以安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4分)
         
        (2)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4分)
         
        14.材料中,多次出现“为之奈何”的表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DE
        11. C(“持节云中”中的“节”为“符节”,名词)
        12. D(“没收百姓财物”错)
        13.(1)要谨慎等待敌人,在其尚未全部到达时,就完善守备,并严阵以待。(落实“谨候”“至”“设备”等关键字词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4分)
        (2)挑选精锐的士兵和敌人对抗,用轻捷善走的士兵手持锐利的武器作为前锋。(落实“募”“当”“轻足利兵”等关键字词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4分)
        14.①推动对话逐步展开对各种战法的讨论;
        ②突出问题的紧迫性,体现了提问者内心的焦虑和求助心态;
        ③增强文本的节奏感,使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清晰。
        (每点1分,共3分)
         
         
        【文言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如果敌人分成三四部分,有的作战侵扰我们的土地,有的停下来抢夺我们的牛马,他们的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却已经派小股部队逼近我们的城池,导致我军上下恐惧,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谨慎等待敌人,在其尚未全部到达时,就完善守备,并严阵以待。在离城四里的地方修筑堡垒,金鼓和旌旗都排列整齐,另设伏兵;命令我们的堡垒上多布置强弩,每隔百步设一个突门,门上设置拒马等障碍物,战车、骑兵部队驻扎在营垒外侧,勇猛精锐的士兵则隐蔽埋伏。如果敌人到来,我们就先派轻装部队与他们交战并假装败退;命令城头竖起旌旗,敲击战鼓,做好守城的准备。敌人认为我们在守城,必定会逼近城池。这时发动我们的伏兵,突入敌人阵内,有的从外部攻击;全军迅速作战,有的攻击敌人的前方,有的攻击敌人的后方。使敌人的勇猛士兵无法战斗,轻装士兵来不及逃跑。这种战术叫做‘突战’。敌人虽然众多,但他们一定会战败逃走。”
        武王说:“太好了!”
        材料二
        武侯问道:“我军战车坚固,马匹优良,将领勇敢,士兵强悍,突然遭遇敌人,队伍混乱,行列不整,该怎么办?”
        吴起回答:“大凡作战的方法,白天用旌旗幡麾来指挥,夜晚用金鼓笳笛来指挥。旗帜向左就向左进攻,旗帜向右就向右进攻。擂鼓就进攻,鸣金就收兵。第一次吹笳笛就行动,第二次吹笳笛就集合。不服从命令的就处死。这样三军畏服威严,士兵服从命令,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强敌,没有攻不破的坚阵。”
        武侯问道:“左右是高山,地形很狭窄,突然与敌遭遇,既不敢进攻,又不能退走,应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这叫谷地战,即使兵力众多也用不上,挑选精锐的士兵和敌人对抗,用轻捷善走的士兵手持锐利的武器作为前锋;而把战车、骑兵分散隐蔽在四周,与前锋距离几里,不要暴露自己的兵力,这样敌人一定坚守阵地,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这时,我以一部兵力张列旗帜,走出山外,建筑营垒,迷惑扰乱敌人,敌人一定恐惧,然后再用战车、骑兵向敌挑战,使敌人不能够休息。这就是谷地战的方法。”
        武侯问道:“强暴的敌人突然到来,掠夺我们的庄稼,抢劫我们的牛羊,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强暴的敌人前来,我们一定要考虑它的强大,应严加防守,不要应战,等待敌人傍晚撤走时,它的装载一定沉重,心理一定恐惧,退走力求迅速,敌军一定有互不联系的地方。这时我们派兵进行追击,敌军就完全覆灭。”
        吴起说:“大凡围攻敌城的原则是,城邑既然被攻破,就分别进驻它的官府,控制和使用其原来的官吏,没收它的器材物资。军队所到之处,不准砍伐树木、毁坏房屋、擅取粮食、宰杀牲畜、焚烧仓库,来表明对民众没有摧残暴虐之心。如果有敌人请求投降,就接受投降并安抚他们。”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郑戬传》《列女传·齐孤逐女》
        《吴子·治兵》《元史·李进传》
        《吴子·图国》《商君书·君臣》《旧唐书·李元纮传》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二)江盈科《锦帆集》序
        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吴子·励士》
        《明史·伍文定传》《宋史·刘光祖传》
        《新唐书·郑余庆传》《右溪记》
        《烈女传·鲁臧孙母》《宋史·赵不忧传》
        《元史·李德辉》袁枚《厨者王小余传》
        《旧唐书·罗弘信传》《南史·齐书·王敬则传》
        《宋史·李崇矩传》《梁书·袁昂传》
        《史记·律书》《晋书·孙绰传》
        《宋史·雷德骧传》《南史·曹景宗传》
        聊斋志异之《太学李月生》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