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以此观世示富则可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君之不令民,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弟,皆乡里之所釜䰛①者而逐之。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智巧穷屈,无以为之,于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薮,扑击遏夺,又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微抇②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与分之。夫有所爱所重,而令奸邪、盗贼、寇乱之人卒必辱之,此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之大事。
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也,非恶其劳也,以为死者虑也。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葬,必俭。此之谓爱人。故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不可不察于此也。
(选自《吕氏春秋·安死》)
材料二
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棺,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③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选自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
材料三
朕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于真也;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上古垂风,未闻于封树;后世贻范,始备于棺椁。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于无危。
是以唐尧圣帝也,毂林有通树之说;秦穆明君也,橐泉无丘龙之处。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如江海。因多藏以速祸。
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求化,中宵载惕。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勋戚之家,或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高坟为行孝。遂使衣衾棺椁,极雕刻之华;刍灵明器,穷金玉之费。富者越法度以相高,贫者破资产以不逮。徒伤教义,无益泉壤。
为害既深,宜有惩革。其王公以下,爰及黎庶,送终之具有乖令式者,明加检察,随状科罪。
(选自唐太宗《戒厚葬诏》)
[注]①釜䰛:炊具。②抇:挖掘。③周章: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惮耕A稼采B薪之劳C不肯官D人事E而祈美衣F侈食之乐G智巧穷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美好,与《孔雀东南飞》中“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令”意义相同。
B.离,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义相同。
C.速,迅速,与《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速”意义不同。
D.逮,及,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先点明观点,建造高大的坟墓,向世人夸耀财富是可以的,这样安葬死者却是不行的。
B.材料二用铺排极力描述秦始皇营建陵墓之奢华,这种写法与《阿房宫赋》 手法一致。
C.材料二、三都提到秦始皇的例子,但是一详一略,这跟两篇文章写作目的不同有关。
D.三则材料皆告诉我们如果将坟茔埋葬得越丰厚,就越容易被挖掘,任何人都要俭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2)讥僭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于无危。
14.三则材料都提到厚葬的危害,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
【答案】
10.CEG
11. C
12. D
13.(1)所以德行越笃厚的人埋葬越微薄,智慧越深的人埋葬越简约。
(2)谴责奢侈浪费的人,并不是舍不得钱财;赞美节俭薄葬的人,实际上看重这样做可以避免危险。
14.①材料一主要侧重于社会风气与道德层面的危害。厚葬不仅助长了奢侈之风,还可能成为奸邪、盗贼的目标,导致死者受到侮辱,这是孝子、忠臣、亲父、交友所不愿见到的。②材料二则更侧重于对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吴王阖闾和秦始皇的厚葬实例,展示了厚葬可能招致的灾祸,也指出厚葬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如秦始皇因厚葬而引发的民众反抗。③材料三则侧重于教化层面,社会风气的危害。当时社会存在的厚葬风气及其危害,如耗费资财、伤风败俗等,并表明皇帝将对此进行整治的决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们害怕耕种、打柴之苦,不肯从事各种劳役,却追求享受锦衣玉食之乐;当智谋巧诈用尽。
“耕稼采薪之劳”是定语和中心语,整个作“惮”的宾语,C处断开;
“官人事”也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
“美衣侈食之乐”是定语和中心语,整个作“祈”的宾语,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国君的不臣服的百姓。/年仅十九岁,就已经能说会道且具备出众的才华。
B.正确。句意: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C.错误。都是“招致”。句意: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物而招致了灾祸。/到燕国太子丹把用荆轲刺杀秦王作为计策,才招致了祸患。
D.正确。句意:贫穷之家倾家荡产而唯恐不及。/等到了圣朝,沐浴着清明的教化。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任何人都要俭葬”说法过于绝对,三则材料主要是针对当时存在的厚葬现象进行论述,并非要求所有人都必须俭葬。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所以;“弥”,越;“知”,通“智”;“微”,简约。
(2)“讥僭侈”,谴责奢侈浪费;“爱”,吝惜,舍不得;“美”,赞美;“贵”,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