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王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王播,字明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播,字明扬。播擢进士第,登贤良方正制科,历侍御史。贞元末,幸臣李实为京兆尹,恃恩颇横,尝遏播于途,不避。故事,尹避台官。播移文诋之。实怒,后奏 播为三原令,欲挫之。播受命,趋府谒谢,尽府县之仪。及临所部,政理修明,恃势豪门,未尝贷法。岁终考课,为畿邑之最。实以其人有政术,甚礼重之,频荐之 于上。德宗奇之,将不次拔用,会母丧。
           元和五年,代许孟容为京兆尹。时禁军诸镇布列畿内,军人出入,属鞬佩剑,往往盗发,难以擒奸。播奏请畿内军镇将卒,出入不得持戎具,诸王驸马权豪之家,不得于畿内按试鹰犬畋猎之具。诏从之,自是奸盗弭息。
        播长于吏术,虽案牍鞅掌,剖析如流,黠吏诋欺,无不彰败。时天下多故,法寺议谳,科条繁杂。播备举前后格条,置之座右,凡有详决,疾速如神。当时属僚,叹服不暇。
        长庆中,内外权臣,率多假借。播因铜盐擢居辅弼,专以承迎为事,而安危启沃,不措一言。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明年三月,留度复知政事,以播代度为淮南节度使。播至淮南,属岁旱俭,人相啖食,课最不充,设法掊敛,比屋嗟怨。
            时扬州城内官河水浅,遇旱即滞漕船。乃奏自城南闾门西七里港开河向东,屈曲取禅智寺桥通旧官河,开凿稍深,舟航易济;所开长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钱,当使方圆自备,而漕运不阻。后政赖之。
            播出自寒门,以文辞自立,践升华显,郁有能名。而随势沉浮,不存士行;奸邪进取,君子耻之。然天性勤于吏事,使务填委,胥吏盈廷取决,簿书堆案盈几,他人若不堪胜,而播用此为适。
            (选自《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尹避台官    故事:惯例
          B.恃势豪门,未尝贷法    贷:宽免
          C.诏从之,自是奸盗弭息  弭:停止
          D.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钱  省:节省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B.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C.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D.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播治县有术。王播在三原任县令时,依法治理,政绩为畿邑之最;在扬州任职时,兴修水利,使漕运畅通无阻,造福于民。
          B.王播长于治吏。当时胥吏欺诈成风,尽管事务繁多,王播条分缕析,断案如流,下属的欺诈行为一一被揭露,并被绳之以法。
          C.王播征敛无度。王播在任淮南节度使时,淮南地区正遭受旱灾,他不但不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反而横征暴敛,以至于民怨沸腾。
          D.王播不守操行。王播一心钻营权术,以奉承迎合为本事,对国家大计却一言不发。他的以奸邪进取的劣行,在当时已遭唾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奇之,将不次拔用,会母丧。(5分)
          (2)播出自寒门,以文辞自立,践升华显,郁有能名。(5分)

        参考答案
        4.D
        5.C
        6.B
        7、德宗对王播的才能很惊讶,打算破格提拔使用,恰好碰到王播的母亲去世。
        王播出身卑微,凭文辞自立,登上了显贵的地位,享有能干的盛名。




        相关文言文练习
        《岳阳楼记》《旧唐书·刘禹锡传》《旧唐书·玉承家拒命》
        《旧唐书·高崇文传》《旧唐书·王虔休传》
        《旧唐书·秦叔宝列传》《贞观政要》《旧唐书·屈突通传》
        《旧唐书·白居易传》《与元九书》《旧唐书·韩愈传》《新唐书·韩愈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旧唐书·张巡传》《旧唐书·李适之传》《大唐新语·识量·李适之》
        《旧唐书·高适传》(三)《旧唐书·杜如晦》
        《旧唐书·李揆传》《旧唐书·元德秀传》
        《旧唐书·刘弘基传》《旧唐书·李自良传》
        《旧唐书·裴行俭传》《旧唐书·张仲武传》
        《旧唐书·李载义传》《旧唐书·李吉甫传》《旧唐书·裴均传》
        《旧唐书·韦温传》《旧唐书·卢钧传》
        《旧唐书·黑齿常之传》《旧唐书·杜正伦传》
        《旧唐书·张允济传》(二)《旧唐书·段秀实传》
        《旧唐书·高适传》》《唐才子传·高适传》《旧唐书·宋璟传》
        《旧唐书·张守珪传》《资治通鉴·唐纪三十》《旧唐书·张公谨传》
        《旧唐书·鲁炅传》 《旧唐书·李吉甫传》《李相国论事集·论太平事》
        《旧唐书·李淳风传》《旧唐书·杨朝晟传》
        《旧唐书·严武传》《新唐书·严武传》《旧唐书·濮王李泰传》
        《旧唐书·薛放传》《旧唐书·薛季昶传》
        《旧唐书·温彦博传》《旧唐书·王珪传》
        《旧唐书·傅弈传》《旧唐书·郝廷玉传》
        《旧唐书·卫次公传》《旧唐书·窦参传》(二)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旧唐书·段志玄传》
        《旧唐书·屈突通传》(二)《旧唐书·褚遂良传》(二)
        《旧唐书·李日知》《旧唐书·任瑰传》(二)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