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独孤及《慧山寺新泉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独孤及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慧山寺新泉记
        唐·独孤及
        ①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小多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灵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隐居遗事故迹,而披胜录异者贱近不书。
        ②无锡令敬澄,字深源,为政之余考古案图,葺而筑之,乃饰乃圬。有客竟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
        ③其泉伏涌潜泄,腾响舍下,无沚无窦,蓄而不注。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醴醽乳喷,及于禅床,周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瀑潺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
        ④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亦犹无锡之政烦民贫,深源导之,则千室襦袴。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动若响答,其揆一□。予饮其泉而悦之,乃志美于石。
        [注]①志之:记载它,指陆羽的《游戆山寺记》一文。②襦袴:衣裤,引申为丰裕、富足。③揆: 道理。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耳  B.也  C.哉  D.矣
        22.对第②段“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谈论的时候才知道这座山方圆的美景能掩盖其他美景。
        B.畅谈的人这以后才知道此山的占地广大超越其他地方。
        C.游人和学人才知道这山范围内的优美超过了其他地方。
        D.游人和写方志的人才知道的此处佳境淹没了其他美景。
        23.分析第③段与第④段两处画线句的内在联系。
        24.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
        21.B
        22.C    
        23.第③段写县令疏浚美泉,游人得益;第④段写县令疏导政事,百姓富足;运用类比手法,阐述为政之道。    
        24.赞颂无锡县令治理之功;告诫为官者要理清民情,顺应民意,不扰民生。
        【导语】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绘慧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精心治理,以及志向高雅的名士陆羽与地方官员敬澄的活动,表现出人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作者通过描述精心改善的山泉为慧山寺增色,以及它在当地方志中的价值,传达了对地方治理和文化继承的赞美。文章充满雅致之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强调了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山水美景和积极政绩的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原文“其揆一□”是个判断句,方框处应选用表判断的虚词。四个虚词中只有“也”表判断,其它三个或表感叹,或表反问,或表陈述,都不符合此句要求。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
        “谈者”,谈论的人,在语境中指游人和学人;“方”,指方圆;“广”,指范围;“胜”;指美景。句意:游人和方志的学人才知道这山范围内的优美超过了其他地方。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能力。
        第③段“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写县令疏浚美泉;“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瀑潺有声,聆之耳清”写游人得益。
        第④段写“深源导之,则千室襦袴”,写县令疏导政事,百姓富足;
        由“亦犹”可知两处属于类比手法,拿第③段“县令疏浚美泉,游人得益”来类比第④段“县令疏导政事,百姓富足”,“泉出于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来阐述为政之道。
        2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首先,通读全文,明确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文章记述了无锡县令敬澄建慧山寺,开发慧山泉,赞叹了慧山之美,新泉之妙。
        其次,记述了慧山泉“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肯定了慧山泉的开发给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
        从开发慧山泉联系到治理政务,赞颂无锡县令治理之功,告诫为官者要理清民情,顺应民意,不扰民生。
        参考译文:
        ①慧山寺位于无锡西神山的山脚下。山不高大但泉源很多,山的高处有路可上。山下的灵池异花,在地方的史志上有所记载;山上有高僧隐居的轶事遗迹,而那些搜寻名胜记录异事的人因轻视新近之事而不加记载。
        ②无锡县令敬澄,字深源,在政务之暇考察古迹核查图籍,大兴土木,修盖建造,精工装饰。有位复州竟陵人陆羽,对名山大川的知识懂得很多,他如同宾主一样融洽的与这山上的白云相处,便考查此山创建的沿革,并记载在《游慧山寺记》文中。自此,游人和方志的学人才知道这山范围内的优美超过了其他地方。
        ③慧山泉在地下暗中奔涌流泄,水声澎湃于房下,没有汀洲,没有孔穴,积蓄着而不再流注。县令敬澄按地势来顺着水性,才开凿出两个一丈见方的池塘,疏通上面的流水,使瀑布向下汇集,滑泻的甘泉,水湍流急,像甜酒下注乳汁喷涌,达到禅床旁,围绕着僧人的住房,灌注于寺院,流经于殿堂,水声潺潺,听了耳中感到清新。洗濯于此泉,饮用此泉,能使性贪的人谦让,性急的人沉静,心静的人勤于学道,有道的人根基坚固,这都是因为环境清净的缘故。
        ④客观事物并不自炫美姿,因为人力才能发掘出美。泉从山上流出,生发于大自然,没有人的疏导开凿之功,那么水的实际用途便不广。也如同无锡的政事烦扰人民便贫困,县令敬澄加以引导,千家万户就丰足了。仁智所达,功用所至,行动的反响,人事与自然的道理是一样的。我饮用慧山泉而喜爱它,便记下赞美之词于石上。
         
         



        相关文言文练习
        高启《静者居记》唐顺之《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宋史·鲁宗道传》
        《宋史·韩世忠传》《三国志·廖立传》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伯和墓志铭》
        《北史·来护儿传》《颜氏家训·勉学篇》
        《南史·刘瓛传》《明史·徐谓传》
        《晋文公攻原》《周书·李贤传》
        独孤及《吴季子札论》《顾和搏虱如故》
        《元史·张思明》《梁书·顾宪之传》
        陆游《入蜀记》王世槙《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容斋随笔·续笔·妇人英烈》《三国志·王修传》
        《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萧相国世家》
        《旧唐书·李大亮传》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