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0分)
阅耕轩记
(明)胡俨
①余昔忝华亭学官,尝从郡邑长吏祀神海上。竣事旋舻,汎沧波道瑶溪而返。时维仲春,风日暄淑,景物妍丽。乃舍舟,携二三冠者散步于垂杨芳草之间。有颀一翁,貌古而颠白,衣冠甚都。命童孥载稼器,指画程督①,心舒目行,阅耕于东皋南亩之上。余异之,揖而问曰:“翁沮溺之俦欤?遭逢圣治,不可以忘世也。其鹿门之庞欤?”
②翁曰:“咈哉!古者无不授田之家,衣食足则教化行。后世末作兴,故民无恒业。苟无恒业,则国异政家殊俗,其于先王之教贸贸焉莫知所从矣。故苏秦之言曰:‘使我有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夫秦以口舌揣摩捭阖诸侯,取不义之富贵,犹蛣蜣之抟臭腐,醯鸡之集瓮盂。曾不知耻,反意得志满。使当时之人波流风靡,辨诈以相高,侥倖而不顾,先王仁义之道不绝如线。其为害岂细故哉!迹其所由,无恒业故耳。使秦有恒业,必知自守,纵不得为智士仁人之所为,亦岂甘心于妾妇穿窬之行耶?吾老矣,幸遇不干戈、不饥馑、不疾疫,得以优游,享夫雍熙之乐。故不沮溺、不庞公,惟以求吾自适而已。”余闻翁之言,顾谓冠者曰:“真长者!子其识之。”
③他日,陈景祺氏适余,手一卷而请曰:“家严阅耕轩,愿子记之。”余惕然而悟阅耕家瑶溪,因以畴昔所遇衣冠状貌询之曰:“得非尊公乎?”景祺笑曰:“ 。”于是述余昔之所遇,并翁之所言,录为一通,以寄景祺。洪武丙子夏四月记。
[注]①程督:监督工程劳役等。
19.对第①段画线句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
B.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
C.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
D.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
20.推测第①段中作者问“翁沮溺之俦欤”的原因。(3分)
2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一句话,使前后文意贯通。(2分)
22.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答案:
(五)(10分)
19.(2分)B
20.(3分)答案示例:沮溺(长沮、桀溺)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作者遇见的老翁身材修长,容貌古朴,满头银发,服饰精美,而且有仆从相随,绝非普通的农夫,却在指挥耕田农作,作者因此怀疑他也是个隐士,故有此问。
评分说明:沮溺含义1分,推测合理2分。
21.(2分)然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22.(3分)答案示例:作者通过记述老翁的言行,①赞美了老翁隐逸闲雅的生活姿态以及洞明世理的智慧,②并借老翁之言论述了使百姓有耕田守恒业的重要性,③同时也借老翁之口颂扬了当时的清明政治。
评分说明:一点2分,两点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