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世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公讳孝祥,字安国,学者称为“于湖先生”。绍兴初年,金人寇和州,随父渡江,居芜湖。绍兴甲戍,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先是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公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又云:“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所不知也。当亟复其爵,表其忠义,俾忠魂暝目于九原,公道昭明于天下。”帝特优容之。时储位尚虚,公独上《原芝》以讽之。其略曰:惟大本未立,社稷宗庙亦靡克宁响。高宗览之,首肯再三,举朝称诵。寻除知抚州事。临川士卒趋劫库兵,一时鼎沸,官吏屏迹。公单骑驰赴军中,喻列校曰:“汝曹必欲为乱,请先杀太守。”众曰:“不敢,惟所给未敷耳。”公即手喻众卒,听命者待以不死,随取金帛以次支给。摘发数卒,叱之曰:“倡乱者罔赦。”立命斩之。众校俯伏,不敢仰视,阖城宴然。事闻帝,极嘉奖。时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虽老于州县者所不逮也。孝宗即位,知平江军府事。平江乃临安藩屏,寄任匪轻。属邑有大姓,煮海袁橐为奸利,怙势作威,祸延郡邑。公捕治,籍其家,得粟数万斛。:明年,吴中饥,乞赖以济。召赴行在,入对,劝帝辩邪正,审是非,崇根本,壮士气,因痛陈国家委靡之弊,且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复陈用才之路太狭,乞博采度外之士,以备缓急之用。上嘉之。俄改知潭州,为政简易,时济之以威,湖南遂得以无事。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荆州当虏骑之冲,自建炎以来,岁无宁日。公筑寸金堤以免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运,为国为民计也。乾道五年,力请祠侍亲,疏凡数上,帝深惜之,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既归芜湖,凡缙绅之士,莫不晋接,宗戚渡江而贫窘者,公辄赈之。庚寅冬,疾复作,遂卒。卒之日,商贾为之罢市,两河之民惶惶如失所恃。帝闻之,惜其有用才不尽之叹。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诗词雄丽,尤工古调,有《于湖集》四十卷。
(节选自陆世良《宣城张氏信谱传》)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先是A岳飞卒B于狱C时D廷臣畏E祸F莫敢G有言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冤,认为……蒙冤,意动用法,与《师说》中“不耻相师”的“耻”用法不同。
B.大本,根本、事物的基础,文中指太子;代指太子的词语还有储副、国储等。
C.藩屏,本指屏障,后比喻卫国的重臣,也可比喻边防重镇。文中指的是后者。
D.“卒之日”与《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两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孝祥刚考中进士后便勇敢上书谏言,极力向高宗陈述岳飞忠诚、勇敢,认为其受人诬陷含冤而死,会使敌人庆幸而给国家带来灾祸。
B.临川士卒劫持府库兵,其他官员纷纷逃避,面对这一重大变故,张孝祥挺身而出,独自骑马奔赴军中,恩威并施,最终成功解决了危机。
C.张孝祥在被征召应对之际,建议孝宗能够辨别忠奸是非、壮大士气,趁机痛陈国势颓废不振的弊端,又建议朝廷广揽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D.张孝祥罢归芜湖之后受到当地缙绅、渡江宗亲的热情接待,过世后更是得到两河百姓的深切怀念,就连皇帝也为他才具未能尽展而惋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亟复其爵,表其忠义,俾忠魂暝目于九原,公道昭明于天下。
(2)时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虽老于州县者所不逮也。
14.孝宗时,张孝祥任职地方的哪些政绩,符合“民怀其德,所至有声”的赞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3分)
ACF (原句标点:先是,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
11.(3分)
A (《师说》 “不耻相师”的“耻”,翻译成“以……为耻”, 也是意动用法,所以二者用法相同。)
12.(3分)D(“受到……渡江宗亲的热情接待”错误算答题集学单“最济渡江系亲亲》)
13.(8分)
(1)应当立即恢复他的爵位,表彰他的忠义,使他的忠魂在九泉下安息,公道正义在天下彰显。 (译出大意给2分,“亟” “昭明”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当时张孝祥年龄不到三十岁,处理事情精准干练,即使那些久任州县的官员也比不上他。 (译出大意给2分,“莅事” “逮”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①任职平江时,张孝祥惩治豪门大户,用抄没之粮救活吴中饥民。②任职潭州时,张孝祥为政简易,济之以威,使湖南所辖境内安宁无事。③任职荆州时,张孝祥筑河堤修粮仓,为民除水患为国储备漕运。(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公名孝祥,字安国,学者尊称“于湖先生”。绍兴初年,金兵侵犯和州,他随父渡江避乱,定居芜湖。绍兴二十四年,参加殿试高中状元,时年二十三岁。此前,岳飞死在狱中,朝臣畏祸,无人敢言。张公刚及第,便上奏章直言: “岳飞忠勇举世皆知,突遭诽谤,不到十日就去世了,此等冤案实令敌国窃喜而将士分裂,不是国家的福分。”又说: “如今朝廷认为他冤枉,天下人认为他冤枉,只有陛下不知道。应当立即恢复他的爵位,表彰他的忠义,使他的忠魂在九泉下安息,公道正义在天下彰显。”皇帝特别优待宽容他。时值太子未立,张公独上《原芝赋》讽谏。文中大致说: “国本未定,社稷宗庙也无法安宁。”高宗览后,频频点头认可,满朝称颂。不久任抚州知州。临川士卒前往劫掠府库兵,一时间局势动荡,官员逃避。张公独自骑马奔赴军中,告知各位军官说: “你们这些人如果想要作乱,请先斩本官。”大家说: “不敢反叛,只乞求补发欠饷。”张公当即立约:听从命令的免罪,随时拿来财务按次序补饷。擒获数名主犯,呵斥他们说: “倡导叛乱的人不赦!”立即命令斩杀他们。众将俯身伏地,不敢仰视,全城安然。事情上报给皇帝,深获嘉许。当时张孝祥年龄不到三十岁,处理事情精准干练,即使那些久任州县的官员也比不上他。宋孝宗即位后,张公任平江知府。平江是都城临安的边防要地,责任重大。属县有个大户,私贩海盐牟利,倚仗权势作威作福,祸害乡里。张公抓捕治罪果断查办,抄没他的家产,得粮数万斛。次年吴中饥荒,正赖此粮赈济。诏他到皇帝驻地,入朝应对,劝谏皇帝明辨忠奸、审察是非、崇尚根本、提振士气,趁机痛陈国势衰颓的弊端,并说自靖康之变以来,只有和战两种言论遗留无穷祸患,应当确立自治之策来应对。又奏陈人才选拔途径过于狭窄,建议广纳贤才以备急用。皇帝赞许他。不久调任潭州知州,施政宽简,恩威并济,湖南于是得以安定。转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荆州是阻挡敌骑的要塞,从建炎以来,连年没有安宁的时候。张公修筑匀隆堤纺,焦,《漫立芳鑫仓储粮备荒,利国利民。乾道五年,他极力请求担任祠禄官侍奉双亲,几次呈上,皇帝深深地为他惋惜,仍授显谟阁直学士荣衔致仕。回到芜湖后,凡士绅来访,没有不亲自迎接,那些渡江过来贫困的宗亲,张公就赈济他们。庚寅年冬,旧疾复发,于是逝世。逝世的那天,商贾因他罢市,两河一带的百姓惶惶不安,如同失去了依靠。皇帝听说这个事,深叹其未尽其才。张公尤其擅长书法,曾亲书奏章,高宗看见后,说: “必将闻名于世。”诗词雄丽,尤其精于古调,著有《于湖集》四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