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孔子家语·辩政》《墨子·尚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家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王怒之。令尹子西贺于殿下,谏曰:“今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愿言有道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闻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夫子祺者,忠臣也;而臣者,谀臣也。愿王赏忠而诛谀焉。”王曰:“我今听司马之谏,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也。”王曰:“善。”乃还。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谏也!入之于十里之上,抑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孔子谓宓子贱①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语丘所以为之者。”对曰:“不齐之治也,父恤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  “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②焉,皆教不齐之道。”孔子叹曰:  “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昔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辅。夫贤者,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齐之所以治者小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
        材料二:
        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汤誓》曰:“韋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则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说被揭带索,武丁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此何故始贱卒而贵,始贫卒而富?则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
        (节选自《墨子·尚贤》)
        [注]①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②禀度:受教。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西步马A十里B引辔C而止曰D臣愿言E有道F王G肯H听之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哉子西之谏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相同。
        B.父,意为以对待父亲的礼节,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用法相同。
        C.“以裨辅而身”与《种树郭橐驼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中“而”的用法不相同。
        D.审,意为慎重、审慎,与《促织》“审谛之,短小,黑赤色”中“审”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司马子祺反对楚王游览荆台时,令尹子西却表示不可错过游览之乐,这让楚王非常高兴,和子西相约一同前去。
        B.子西认为爵位俸禄不足以表达对忠臣的奖赏,各种刑罚不足以表达对谀臣的惩罚,他希望君主奖赏忠臣处罚谀臣。
        C.宓子贱治理单父时让父亲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儿子照顾那些孤儿,处理丧事时心怀哀痛,孔子认为这种做法不对。
        D.伊挚曾经是有莘氏女陪嫁的奴隶,也做过厨师,他能由起初的低贱贫穷而变得显贵富裕,是因为被商汤重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今听司马之谏,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游之何也?(4分)
         
        (2)傅说被褐带索,武丁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4分)
         
        14.两则材料都提及尧舜之事,其内容与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 BDF
        11. D
        12. C
        13.(1)我现在听从司马的劝谏,这只能禁止我一个人这样做罢了,怎么对待还想去游玩的后人呢?(4分。“听”“是”“若……何”各1分,句意1分)
        (2)傅说穿着粗布衣服,系着绳索,武丁推举他让他做三公,参与管理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百姓。(4分。“被”“以为”“接”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提及尧和舜治理天下致力于求贤,意在称赞宓子贱有治政大才;
        ②材料二用尧推举舜做天子治理好天下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古代圣王以尚贤为治政之本。
        (5分。材料一的说明3分,其中内容1分,用意2分;材料二的说明2分,内容、用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昭王将要到荆台去游玩,司马子祺谏阻,楚昭王对他很生气。令尹子西在殿下附和赞成,进谏说:“现在到荆台去观赏是不可错过的大好机会啊。”昭王非常高兴,拍着子西的背说:“我要和你共同去享受赏玩的乐趣。”令尹子西骑马走了十里路,忽然拉住马缰绳停下来说:“我想说说合乎为臣之道的话,大王您愿意听吗?”昭王说:“你说说看。”子西说:“我听说作为人臣而忠诚于他的君主,那么即使是爵位和俸禄也不足以奖赏他;而那些阿谀奉承君主的人,那么即使是刑法也不足以惩罚他。司马子祺,是一个忠臣;而我,却是一个阿谀之臣。希望大王奖赏忠臣而惩罚谀臣。”昭王说道:“我现在听从司马的劝谏,这只能禁止我一个人这样做罢了,拿还想去游玩的后人怎么办呢?”子西说:“想要禁止后世去游玩也很容易。大王您去世以后,将陵寝修建在荆台上面,那么子子孙孙都将不忍心到父祖的墓地上把这作为游乐之地了。”昭王说:“好的!”于是就中途返回了。孔子听闻这件事之后,说:“令尹子西的劝谏真是好极了!走了十里地的路程就谏止了昭王,也谏止了百世之后的后人啊!”
        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的时候,百姓们都很高兴,你是用怎样的办法使那里得到如此好的治理的呢?请你告诉我你治理的办法。”宓子贱回答说:  “我治理的办法,就是父亲要照顾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而儿子要去照顾那些孤儿,而且对表事要哀痛。”孔子说:“不过这些都是小的方面,能使小民亲附,还是不够的。”宓子贱说:“我以对待父亲的礼节侍奉三个人,以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五个人,以对待朋友的礼节侍奉十一个人。”孔子说:“以对待父亲的礼节侍奉三人,这样就可以使百姓懂得孝顺;以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五人,这样就可以使百姓懂得敬爱兄长了;以对待朋友的礼节侍奉十一人,这样就可以使百姓懂得尊崇贤才。不过这也只是平常的善行,可以使一般的人亲附,还是不够的。”宓子贱说:“这个地方的百姓中有五个比我贤明的人,我侍奉他们而且还接受他们的教诲,他们都教给我为政之道。”孔子感叹地说:“成就大业的方法就是从这里显现出来的啊!从前尧和舜治理天下,都竭力搜求贤人来辅佐自己。贤人是一切福祉的本源,也是神明的根本。可惜子贱只能用圣王之道治理很小的地方啊。”
        材料二:
        况且把崇尚贤能的人作为治理政务的根本,难道只是墨子一个人的说法吗?这是圣明的君王的道术,是先王的书《距年》的记载。《传》说:“寻找圣贤的君子和才识超群的人,用来辅佐你。”《汤誓》说:“寻找大圣人,和他同心协力,来治理天下。”这就是说圣人不放弃把崇尚贤能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作为治理政务的根本。所以古代的圣明的君王,能够慎重地把崇尚贤能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作为治理政务的根本,不受外物的干扰,天下都得到了利益。
        古代的时候舜在历山耕种,在黄河边做陶器,在雷泽捕鱼,尧在服泽的北岸得到了他,推举他让他做天子,接管天下的政务,治理天下的百姓。伊挚,是有莘氏女陪嫁的奴隶,曾经做过厨师,汤得到了他,推举他让他做自己的相国,参与管理天下的政务,治理天下的百姓。傅说穿着粗布衣服,系着绳索,武丁推举他让他做三公,参与管理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百姓。这些人为什么起初低贱而最后却变得显贵,起初贫穷而最后变得富裕呢?那就是因为王公大人明白把崇尚贤能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作为治理政务的根本。所以百姓不会饥饿了却得不到食物,不会寒冷了却得不到衣服,不会疲劳了却得不到休息,国家也不会混乱了却得不到治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孔子家语·在厄》自《潜夫论·遏利》《孔子家语·执辔》《魏郑公谏录》
        《孔子家语·王言解》《贞观政要·论政体》《孔子家语·贤君·哀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抱补子·勖学》《孔子家语·五刑解第三十》《孔子家语·刑政第三十一》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初仕》《左传·昭公十六年》《孔子家语·正论解》
        《孔子家语·辩物》《颜氏家训·书证》《曾子耘瓜,误斩其根》《史记·卫康叔世家》
        《孔子家语·进言解》《商君书·错法》《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孔子家语·入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夫子受食》
        《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家语·贤君》《说苑·君道)《孔子家语·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焉》
        《孔子见罗雀者》《孔子家语·入官·女子必自择丝麻》
        《魏文侯置相》《孔子家语·颜回》
        《子路问学》《孔子家语·在厄》(二)
        《孔子家语·孔子北游于农山》《孔子家语·在厄》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