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盐铁论·险固第五十》阅读练习及答案

        桓宽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夫①曰:“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群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秦所以超诸侯、吞天下、并敌国者,险阻固而势居然也。故龟猖有介,狐貉不能禽;蝮蛇有螫,人忌而不轻。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故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今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暗昧妄行也。”
        文学②曰:“秦左毅、函,右陇低,前蜀、汉,后山、河,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良将勇士,设利器而守陉隧,墨子守云梯之械也。以为虽汤、武复生,蚩尤复起,不轻攻也。然陈胜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无墙篱之难。故在德不在固。诚以贤人为兵,圣人为守,则莫能入。如此则中国无狗吠之警,而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矣。夫何妄而行之乎?”
        大夫曰:“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故制地城郭,饬沟垒,以御寇固国。三军顺天时,以实击虚,然困于阻险,敌于金城。楚庄之围宋,秦师败崤嵌崟③,是也。故曰:‘天时不如地利。’羌、胡固,近于边,今不取,必为四境长患。此季孙之所以忧颛臾,有勾践之变,而为强吴之所悔也。”
        文学曰:“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之致远,不以地利,以人和也。百世不夺,非以险,以德也。吴有三江、五湖之难,而兼于越。楚有汝渊、两堂之固,而灭于秦。秦有陇低、崤塞,而亡于诸侯。晋有河、华、九阿,而夺于六卿。齐有泰山、巨海,而胁于田常。桀、纣有天下,兼于滈毫。秦王以六合困于陈涉。非地利不固,无术以守之也。释迩忧远,犹吴不内定其国,而西绝淮水与齐、晋争强也。越因其罢,击其虚。使吴王用申胥,修德,无恃极其众,则勾践不免为藩臣海崖,何谋之敢虑也?”
        ( 节选自桓宽《盐铁论·险固第五十》)
        [注]①大夫:指西汉御史大夫桑弘羊。②文学:精通文献经典的人。③嵌崟:高大险峻的样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陈胜无将帅①之任②师旅之众③奋④空拳⑤而破⑥百万之师⑦无墙篱之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犹家人不坚垣墙”与《项脊轩志》“垣墙周庭”的“垣墙”用法相同。
        B.夺,被夺取,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不相同。
        C.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如《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
        D. 因,介词,趁着,与《鸿门宴》中“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以老虎犀牛能抓捕猎物是因有锋利的爪牙作类比,指出秦国能够超越诸侯、吞并天下,是因为地理位置有利。
        B.蒙恬修筑险固的长城,防备敌人侵犯的灾难,从而退敌于万里之外,这体现了有军事防备就能掌握主动,控制他人。
        C.文学认为,秦国有四面要塞形成的坚固堡垒和手持锐利兵器的良将勇士,即使商汤、周武王再世,也不敢轻易进攻。
        D.古时的国家,一定要先对土地山陵、天时地利等进行综合考察,来建造内城外郭,修治沟渠堡垒,防御敌寇巩固国防。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羌、胡固,近于边,今不取,必为四境长患。
         
        (2)释迩忧远,犹吴不内定其国,而西绝淮水与齐、晋争强也。
         
        14.文学在第四段中列举了吴、楚等国灭亡的事例,这些国家在地理上有何共同特点?其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10.②③⑦ [解析]原句:然陈胜无将帅之任,师旅之众,奋空拳而破百万之师,无墙篱之难。
        【评分标准】3分。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 A[解析]两个“垣墙”用法不同。
        12. C[解析]这是秦人的观点。
        13.(1)西羌和匈奴顽固,接近中国边境,现在不把它们攻打下来,一定会成为中国四境长久的祸患。
        【评分标准】4分。固,固执,顽固;边,边境;取,攻下,夺取;长患,长久的祸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放弃近处而担忧远方,像吴国不对内安定自己的国家,却向西渡过淮水与齐国、晋国争强。
        【评分标准】4分。释,放下,放弃;内定,对内安定;绝,横渡,渡过。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均拥有险要的地势或坚固的关塞,地理优势显著;②原因是统治者忽视人和,不修德政。
        【评分标准】共5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大夫说:“老虎犀牛之所以能够抓捕熊黑、镇服群兽,是因为它们爪牙锋利抓捕猎物方便。秦国之所以能够超越诸侯、吞并天下、兼并敌国,是因为它险阻稳固、地理位置有利。因此乌龟、刺猬有甲壳,狐貉不能捕捉它们;蝮蛇能咬人,所以人类忌怕而不敢轻视。所以有军事防备就控制他人,没有军事防备就受制于他人。因而蒙恬修筑险固的长城,是用来防备来寇的灾难,从而退敌于万里之外。如今不巩固国家防御,却想安定国内,这就如同老百姓不去修筑坚固的院墙,夜里一听到狗吠便会惊起,在黑夜中乱跑躲灾。”
        文学说:“秦国东边有毅山和函谷关,西边有陇山,前边有蜀郡和汉中,后边是群山和黄河,四面要塞形成坚固堡垒,如同千里铜墙铁壁,加上良将勇士,手持锐利兵器防守山陉关隘,就像墨子防守云梯一样守护边塞。(秦人)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再世,蚩尤重生,也绝不敢轻易进攻(秦国)。但是,陈胜既无将帅身份,也没有率领众多军队,只是凭借赤手空拳就打败了秦朝百万之师,仿佛连围墙、篱笆这样的障碍都没有遇到。所以保卫国家的关键在于仁德而不在于江山险固。如果真能做到以贤人为兵器,以圣人为守将,那么就没有人能够入侵。这样中国就没有狗吠报警,边境也没有像鹿受惊骇、狼行回顾那样的担忧。又怎么会在黑夜中乱跑躲灾呢?”
        大夫说:“古时候,治理国家一定要考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才可以称王称霸。因此要根据地理形势建造内城外郭,修治沟渠堡垒,以此防御敌寇巩固国防。三军顺应天时,以实击虚,然而有时会被险阻困住,被坚固城墙阻挡。楚庄王围攻宋国,秦军在险峻的崤山惨败,就属于这种情形。因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西羌和匈奴顽固,接近中国边境,现在不把它们攻打下来,一定会成为中国四境长久的祸患。这就是季孙肥之所以担忧颛臾,勾践变强而为强吴所懊悔的原因啊。”
        文学说:“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朝能够招来远方异族,不是依靠地利,而是依靠人和。政权几百年不被人夺走,不是依靠江河险阻,而是依靠德政。吴国有三江、五湖的地理形胜,结果被越国兼并。楚国有汝渊、两堂的险固地势,结果被秦国消灭。秦国有陇低、崤山关塞,结果被诸侯推翻。晋国有黄河、华山、九阿险塞,政权被六卿篡夺。齐国有泰山、大海的险要地势,结果被权臣田常威胁。夏桀、殷纣王拥有天下,却被商汤、周文王取代。秦王拥有天下,却被陈涉困住。以上这些君王并不是地利不够稳固,而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守卫政权。放弃近处而担忧远方,像吴国不对内安定自己的国家,却向西渡过淮水与齐国、晋国争强。越国趁着吴国的疲惫,攻击它的虚弱之处。假使吴王能够重用申胥,修治德政,不去依仗兵多,那么勾践免不了要做吴王海边的藩国之臣,如何敢图谋吴国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崔隐甫传》《聊斋·于成龙》
        《元故楼主簿行状》刘向《新序·杂事四》
        《宋史·曹利用传》《宋史·石保兴传》
        乐钧《揭雄》《上冢宰许公书》
        《徐石麒传》《新唐书·舒元舆传》
        《旧唐书·李商隐传》《战国策·燕策三》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沈起凤《壮士缚虎》
        《宋史·苏易简传》《元史·高智耀传》
        《盐铁论·非鞅第七》《魏书·元彧传》
        《史记·公子光》《议介子推不言禄》
        《再与方植之书》《宋史·蒋偕传》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盐铁论》《史记货殖列传》
        《晏子辞谢更宅》阅读练习《盐铁论·园池》
        桓宽《盐铁论·伐功》《后汉书·方术列传·任文公》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