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远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①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而鞔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②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做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摘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③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嘹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④,退然不胜,如田唆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声,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诶。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浮浅;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
(取材于袁宏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有删改)
注:【1】弢;掩藏。【2】呶(náo)呶:多言,即唠叨。【3】康乐: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嘿;同“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良玉韫于石 韫:蕴藏
B. 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 谭:同“谈”,谈论
C. 则矢口皆经济 经济:经营财务
D.无豁之以致知 致知:获得知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无纤毫之用于天下 B. 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D. 信乎器识文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
那就不要说他的根本(已经)断绝而神气外泄
B. 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技巧保持纯真的本性
C. 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
也都是因为(刚愎自用)在世上负债而招致灾祸
D. 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
本就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B.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C.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D.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人的才华犹如树木的根,无需刻意外显,终归不会隐藏。
B.长卿康乐等人虽有才华,但因其器识不足,终致名声有损。
C.作者批判了近代文人忽视写作之本却追求浮夸文风的行为。
D.作者认为韬光养晦的文人看似无能,但一鸣就如天地不朽。
11. 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而本文作者认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请谈谈两种看法有何异同。(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C(3分) 7.B(3分) 8. C(3分) 9. C(3分) 10.A(3分)
11.(6分)
答案要点:
相同点:
强调做人为根本(1分),二者都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从事学术和文艺创作。
不同点:
(1)孔子的“做人”指向具体德行(如孝悌、仁爱),强调日常伦理的践行
(2)本文的“器识”不仅包括道德,更强调器量恢宏、识见高远,注重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与胸怀。
(3)孔子仅指出学文需以德行为先,未否定文艺价值。
(4)本文则批判文人浮夸的文风,强烈反对无本之文。
评分说明:相同点2分,不同点共4个要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士人要力戒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有发挥才能的根本存在啊。(如果)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那就不要说他的根本(已经)断绝而神气外泄,而且他的才能也是拘谨平庸的,对于天下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只有杜绝机巧保持纯真的本性,专注安定在深沉静默之中,即使自己掩藏自己的才能,终究不能不显露。大概因为他的根本得以建立,他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如今花朵茂盛繁密,人们看见树木的华美,而种树的人本来不曾先灌溉树的枝叶,而先灌溉树的根,为什么呢?(因为)培植的(首要)在于根本啊。美玉藏在石头中,不必等到剖开而山自然润泽;明珠藏在深潭里,不必等到摘取而水自然明媚;莫邪藏在剑匣里,不必等拿(在手中)而光芒自然闪烁,使人不能正目而视。为什么呢?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存在其中,它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了。
然而近代文人,没有看到事物的根本,每天唠唠叨叨,把自己那些像泥土枯草一样的文字在别人面前夸耀。极简短的言辞偶然(和古人的)相合,就志气高扬自以为了不起;片语(与古人的)意思相通,就傲视千古。说除了左丘明、屈原以外,没有另外的人才;除了诗词文章以外,没有另外的学问。因此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铺陈辞藻,然而听说他骗取钱财的行径的人(要为他)羞愧而汗流满颊了。谢灵运在“池塘生春草”的诗句中表现出奇才,可是听说他谋划反叛的人都不屑谈论他。下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也都是因为(刚愎自用)与世俗相背离而招致灾祸,这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才华不足吗?(这)是(因为)根本没立起来。根本没立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气度实在狭小,他们的见识实在低下。因此,君子口头不谈论写作方面的学问,而是先树立他的根本。聚精会神而敛藏志气,回转光采而内省,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他的气度像容纳万斛的大船,没有什么不能装载的;他的学识像登上泰山山顶而賒望远方,所见近在咫尺其实是千里之遥。因此正当他把才华掩藏起来默默地修养,做出任何事都不能胜任的逊退的样子,像农民等粗鄙之人一样胸中没有一点才能。然而等到他不得已而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一开口就都是经世济民的方略,随口说的话都成了计策谋略;说的话响着美玉般的声音,(写的文章)显耀着龙虎般的光彩;像星星太阳一样光亮,像天地一样永垂不朽。怎么能像那些拿着写字的木简写文章的人一样,以辞藻工整华丽而自负,以写花月雨露而夸耀自己,像用泥作为饭、用土作为汤一样,对危急的事没有任何补益作用呢!
从前大禹、伊尹、仲虺、召公这些人,都具备了圣明、美善的品德,他们的气度见识深沉浑厚,不能测到边际。而且如今读《尚书》中的《训》《诰》《谟》《典》、诗歌,文辞是多么近于雅正,内容是多么深广宏大啊!千年以来,(人们)尊崇颂赞他们,(虽然)不敢以文人来看待他们,然而也争相推崇他们作为万世文章的开创者。这就是我说的他的根本树立了,他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的确啊,气度、学识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外和内互相需要,如果是气度狭小、学识浅薄的人,那他写作方面的学问也就一同失去了。虽然这样,气度学识占首要地位,然而学识尤其重要啊。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气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本就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应该怎样扩大自己的学识呢?回答说:开阔自己的视野来获取知识,修养自己(的身心)来(达到)没有欲望(的境界),这大概就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