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琛俊辩
武帝①尝以枣掷兰陵萧琛,琛乃取栗掷帝,正中面。琛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乃敢战栗于陛下。”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②李道固,不受。道固曰:“宫廷无私礼,不容受卿劝。”众皆失色,恐无以酬。琛徐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道固乃屈状受酒。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减)
【注释】①武帝:即南朝梁武帝萧衍。②北使:北魏的使者。
6.解释加点字。
①权谓吕蒙曰 ②但当涉猎 。
③正中面 ④琛徐曰 。
7.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李道固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众皆失色,恐无以酬。
9.本文记叙了萧琛的擅长雄辩的两件事。其一是萧琛在栗子正中武帝脸上的危急时刻,用“ ”一语双关化解了危机;其二是萧琛替武帝向北魏使者李道固敬酒,在李道固不接受的情况下,萧琛借用“ ”巧妙化解,令李道固“ ”。(用原文回答)
10.本文和《孙权劝学》中在塑造人物时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手法在两文中的作用。
答案:
6.告诉,对……说 只,只是 打中,击中 慢慢地,从容地 7.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李道固 8.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众位官员都变了脸色,担心(他)没有办法应答。 9. 臣乃敢战栗于陛 下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屈状受酒 10.《孙权劝学》中通过描写鲁肃的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衬托吕蒙学有所成,体现出吕蒙学习的勤奋。
本文《萧琛俊辩》通过“众皆失色,恐无以酬”描写众位官员担心的神色,侧面表现出萧琛的从容不迫和机智。
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孙权对吕蒙说。谓:告诉,对……说。
②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③句意:正好打中了脸。中:打中,击中。
④句意:萧琛不慌不忙地说。徐:慢慢地,从容地。
7.本题考查断句。
“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李道固”的意思是“萧琛曾经在皇帝的座位前与北魏的使者李道固一起饮酒”。“琛”是主语,“尝于御座”是表示地点的状语,描述在哪里饮酒,“饮酒于北使李道固”是谓语和宾语,表明与谁一起饮酒,根据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及状语的独立性,故断句为“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李道固”。
8.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②皆:都。失色:因惊恐而改变脸色。恐:担心。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酬:应酬,应对。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萧琛用枣子回掷武帝后,说“陛下投臣以赤心,臣乃敢战栗于陛下”。这里“臣乃敢战栗于陛下”表面上是说自己因为陛下的举动而诚惶诚恐地回应,实际上巧妙地解释了自己用栗子掷武帝的行为,是对武帝“投臣以赤心”的回应,一语双关,既化解了用栗子击中武帝脸的尴尬,又拍了武帝的马屁,显示出萧琛的机智和雄辩。
第二空:当李道固以“宫廷无私礼,不容受卿劝”为由拒绝萧琛的敬酒时,萧琛引用了《诗经》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宫廷比作“公田”,把私人之间的礼节比作“私田”,意思是虽然宫廷有公的礼节,但也不妨碍有一些私人之间的友好举动,就像雨水浇灌公田的同时也会润泽私田一样,从而为劝酒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化解了尴尬的局面。
第三空:李道固听了萧琛的话后,“屈状受酒”,即改变态度接受了酒。说明萧琛的巧妙引用和解释让李道固无法反驳,只能接受敬酒,这也体现了萧琛雄辩的口才和应变能力。
1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在《孙权劝学》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对吕蒙的惊叹之语。鲁肃是东吴的重要谋士,他的见识和判断力备受认可。通过他的这句评价,从侧面生动地展现出吕蒙在接受孙权劝学后,经过努力学习,在才略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让鲁肃都为之震惊,进而体现出吕蒙学习的勤奋和刻苦。
在《萧琛俊辩》中,“众皆失色,恐无以酬”描述了在面对北魏使者李道固的拒绝敬酒这一情况时,众位官员的反应。他们因担心无法应对这种局面而惊慌失色,与萧琛的从容不迫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从侧面突出了萧琛的机智,他能在众人都感到棘手的情况下,巧妙地借用《诗经》中的语句化解危机,展现出他出众的辩才和应变能力。
参考译文:
梁武帝曾经用枣子投掷兰陵人萧琛,萧琛就拿栗子投掷梁武帝,正好打中了梁武帝的脸。萧琛说:“陛下把赤诚之心投向臣下,臣下才敢诚惶诚恐地回应陛下(的投掷)。”萧琛曾经在皇帝的座位前与北魏的使者李道固一起饮酒,(萧琛)向李道固敬酒,李道固不接受。李道固说:“宫廷之中没有私人的礼节,不能接受你的劝酒。”在场的众人都大惊失色,担心没有办法应酬(这个局面)。萧琛不慌不忙地说:“《诗经》中说:‘雨水浇灌我们的公田,随后也润泽到我的私田。’”李道固于是改变态度,接受了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