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维大和五年,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国、鄂岳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元公①微之:呜呼微之!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今不复叙。至于爵禄患难之际,寤寐忧思之间,誓心同归,交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云。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过洛,醉别愁泪,投我二诗云:“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又曰:“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吟罢涕零,执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及公捐馆于鄂,悲讣忽至,一恸之后,万感交怀。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无以寄悲情,作哀词二首,今载于是,以附奠文。其一云:“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其二云:“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呜呼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泪,引酒再奠,抚棺一呼。呜呼微之!言尽于此。尚飨。
(节选自白居易《祭微之文》)
材料二:
公②著文一百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又集古今刑政之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公凡为文,无不臻极,尤工诗。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国,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又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实有心在于安人治国,致君尧舜,致身伊皋③耳。抑天不与耶?将人不幸耶?居相位仅三月,席不暖而罢去。执友居易,独知其心,以泣濡翰,书铭于墓曰:呜呼微之!年过知命,不谓之夭。位兼将相,不谓之少。然未康吾民,未尽吾道。在公之心,则为不了。嗟乎哉!道广而俗隘,时矣夫!心长而运短,命矣夫!呜呼微之,已矣夫!
(节选自白居易《元公墓志铭》)
【注】①元公;元稹,字微之。唐朝诗人、文学家。②公:指元稹。③伊皋: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在翰林时A穆宗前后B索诗C数百篇D命左右E讽咏F宫中呼G为“元才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羞,美味的食物,与李白《行路难》“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羞”意思相同。
B.投,赠予,与司马迁《屈原列传》“遂自投汨罗以死”中的“投”意思不同。
C.覆,再、重,与蒲松龄《促织》“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中的“覆”意思相同。
D.身,自己、自身,与李白《蜀道难》“侧身西望长咨嗟”中的“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和五年,白居易为元稹写祭文,对两人举世周知之事一笔带过,重点叙写元稹从越州经过洛阳,投白居易两首诗作以及二人难舍难分的经历。
B.白居易在祭文中多次呼号“呜呼微之”,且随着感情的逐步增强而频繁使用,每一次呼号都表明白居易内心极度悲伤,这使得祭文的悲凉之气笼罩全篇。
C.元稹著有《元氏长庆集》,又编纂《类集》,两部书同时在世上流行;元稹尤其工于写诗,其诗歌广为流传,每当新作面世,其价值都比珠玉还要贵重。
D.元稹写作的宗旨,不止于展示文采,实在是有安民治国的想法;他担任宰相的职位才三个月,就被罢去;元稹的抱负,白居易在其墓志铭中有所表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公捐馆于鄂,悲认忽至,一恸之后,万感交怀。
(2)然未康吾民,未尽吾道。在公之心,则为不了。
14.两则材料都是白居易为元稹所写,但其内容和情感侧重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 A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在翰林时”的主语是元稹,后面的主语分别是“穆宗”和“宫中”,故A、F处应断开;穆宗“索诗”和命人“讽咏”为前后相继的两个行为,故D处应断开。
11.(3分)C 【解析】“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中的“覆”是审核的意思。
12.(3分)C 【解析】“其价值都比珠玉还要贵重”错。结合材料二中的“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应理解为“(流转得)比珠玉还要迅疾”。
13.(1)到你在鄂州逝世,悲痛的消息忽然到了,我大哭一场之后,万种感情都涌到心怀。(“及”“捐馆”“恸”,每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但是并没有使我朝百姓安宁,没有使自己的主张完全实现。在微之心里,这应是一个未了的心愿。(“然”“康”“不了”,每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材料一主要叙述自己与元稹的友情,表达了自己对元稹去世的悲痛之情;②材料二主要介绍元稹的文章成就,感慨他因世俗不公而心愿未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和五年,中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国、晋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白居易,用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恭敬地祭祀已故相国、鄂岳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元公微之:唉,微之!从贞元末年,我俩开始有结为朋友的情分,行为举动、顺境逆境,没有不同的,金石胶漆般地坚固亲密,都不足以比喻。死生离合的时间有三十年,歌诵唱和的诗歌有九百篇,这些都传扬在人间,今日不再叙述。至于做官遇到危险艰苦的时候,日日夜夜忧虑思念的时候,我俩誓心同归,相互鼓励影响很多,这些都陈述在文章里,今日不再重复提说。只是近年来,你拜为左丞,从越州经过洛阳,酒醉离别时悲伤落泪,投赠我两首诗作,说:“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又说:“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你吟完诗作涕泪纵横,拉拉我的手而后离去了。我内心揣摩你如此难舍的缘故,心里担忧恐惧。到你在鄂州逝世,悲痛的消息忽然到了,我大哭一场之后,万种感情都涌到心怀。再次翻看以前你写给我的那两首诗作,词意就是这样,莫不是你的魂魄预先已经知道了吗?没有办法继续寄托我的悲痛之情,就作了两首哀词,现在记载在这里,用以附着在祭文中。第一首说:“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第二首说:“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唉,微之!开始以诗定交,最终以诗诀别,诵诗作诗二者断绝,难道是今天吗?唉,微之!人世之间,谁人没有生死?四海之内,谁人没有友朋?然而以我与你的亲密身份,成了永远的别离,已经走了的就算完了,没有死的又将怎样生活?唉,微之!我这六十岁的衰弱老翁,心如死灰,血泪交流,把酒再次洒奠,手抚棺木再次呼号。唉,微之!我的话全都说在这里。请你享用祭品!
材料二:
微之写作文章一百卷,命名为《元氏长庆集》,又搜集古今刑法政令的书三百卷,名称是《类集》,两部书同时在世上流行。微之所作的诗文,无不精妙之极,尤其擅长写诗。微之在翰林院时,穆宗前后向他索要诗歌数百篇,让身边侍候的人为他讽咏,宫中人称呼微之为“元才子”。从六宫、东西两都、四面八方到南蛮、东夷国,都传抄微之的诗歌。每当有一章一句流传出来,都会不胫而走,(流转得)比珠玉还要迅疾。仔细分析微之写作的宗旨,难道仅止于玩弄笔墨展示文采吗?微之实在是有安民治国的想法,想让皇帝成为尧舜一样的圣君,而自己也成为像伊尹和皋陶一样的贤臣。难道是因为天不助人?还是人的命运真的不幸呢?担任宰相的职位才三个月,席不暇暖就被罢去。作为微之的挚友,只有我能了解微之之心,我不禁以泪濡墨,在微之的墓上题写铭文道:唉,微之!已过知命之年,不能说是夭折。官拜宰相,所得也不能说少。但是并没有使我朝百姓安宁,没有使自己的主张完全实现。在微之心里,这应是一个未了的心愿。唉!道很广大,但世俗很狭隘,这应是生不逢时吧!心愿很长远,而命运很短促,这应该是命中注定吧!唉,微之,安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