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怀令虞诩说任尚曰》《草庐经略·料敌》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怀令虞诩说任尚曰:“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虽屯兵二十余万,旷日而无功也。为使君计,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便民利事,大功立矣。”尚即上言,用其计,遣轻骑击杜季贡于丁奚城破之。羌胡反,寇武都。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国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民,开通水运。诩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年,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民增至四万余户,人足家给,一郡遂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夫敌情叵测,常胜之家,必先悉敌之情也。其动其静,其强其弱,其治其乱,其严其懈,虚虚实实,进进退退,变态万状,烛照数计。或谋虑潜藏,而直钩其隐伏;或事机未发,而预揣其必然。盖两军对垒,胜负攸悬,一或不审,所失匪细。必观其将而察其才,因其形而用其权。凡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战守之机宜,事局之究竟,算无遗漏。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
        (节选自《草庐经略·料敌》)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孙膑减灶而君增之A兵法日行B不过C三十里D以戒E不虞F而今日G且二百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替,与《庖丁解牛》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为”用法相同。
        B.及,赶上,与《苏武传》中“事如此,此必及我”的“及”意思相同。
        C.假,给予,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假”意思不同。
        D.烛,名词作状语,与《登泰山记》中“明烛天南”的“烛”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根据敌人骑兵多的特点,建议任尚撤回各郡步兵,从而省钱买马组建骑兵,扭转被动局面。
        B.虞诩以“增灶计”伪装援军抵达,与孙膑的“减灶计”虽方法不同但都达到了迷惑敌人的目的。
        C.虞诩任武都太守时,击破羌贼,保一方平安;又通过安抚流民、开通水运等举措实现物阜郡安。
        D.材料二指出,将帅应洞察敌方的动静强弱之势,并相机行事。虞诩对任尚的建议体现了这一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羌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4分)
         
        (2)盖两军对垒,胜负攸悬,一或不审,所失匪细。(4分)
         
        14.材料二提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赤亭之战中虞诩是如何做到的?(5分)
         
         
        答案: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 分)
        10.(3分)ADF
        11.(3分)B(“此必及我”中的“及”意为“牵连”)
        12.(3分)A(“从而省钱买马”错)
        13.(8分)
        (1)数千羌军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虞诩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需要等到援兵到达后再出发”。(4分)
        (2)两军交战,胜负的差别很大,一旦有不周密之处,造成的损失就会不小(非常严重)。(4分)
        14.(5分)
        先以小弩示弱再强弩集中射一人,扰乱其判断,趁敌退兵时击杀敌军;(2分)通过士兵换装、反复出入城门,制造虚势迷惑敌军;(2分)待其撤退途中设伏掩击,大败敌军。(1分)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怀城县令虞诩向任尚建议道:“弱的不去进攻强的,走的不去追赶飞的,这是自然之势。如今敌兵全是骑兵,每天可行数百里,来时像急风骤雨,去时像离弦飞箭,而我军用步兵追赶,是势必追不上的,这就是尽管集结兵力二十余万,旷日持久却没有战功的原因。我替您打算,不如撤掉各郡郡兵,命他们每人出数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便可用一万骑兵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敌人自然走投无路。既方便了人们也有利于战事,大功便可以建立了。”任尚立即上书提建议,朝廷采纳他的计策,任尚派轻骑兵在丁奚城打败了杜季贡。羌胡谋反,进攻武都。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将他任命为武都郡太守。数千羌军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虞诩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需要等到援兵到达后再出发”。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前进,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的计策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我。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虞诩到达郡府以后,兵员不足三千,而羌军有一万余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第二天,他部署全部兵众,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改换服装,往复循环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便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于是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营堡一百八十处,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而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
        材料二:
        敌人的情况难以预料,那些经常打胜仗的人,一定是首先详尽了解敌人情况的人。敌人的行动与静止,强大与弱小,治理得好与混乱,纪律严明与懈怠,虚虚实实的情况,前进与后退的动态,变化多端,都要像用烛光去照亮一样看得清楚,像计数一样计算明白。有的时候敌人的谋划深藏不露,就要能直接探寻出他们隐藏的地方;有的时候事情的发展态势还没有显露出来,就要预先推测出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两军交战,胜负的差别很大,一旦有不周密之处,造成的损失就会不小(非常严重)。一定要观察敌方的将领,考察他的才能,根据敌人的形势来运用自己的谋略和权变。凡是军心的倾向,事理和形势的安危,作战和防守的关键要点,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都要计算得没有一点遗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军帐中制定作战策略,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负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陆贽请令台省长官各举其属》《取材》《宋有雀生鸟旃于城之陬》
        《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二》《论逐路取人札子》《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上使太子勇参决军国政事》《勒进攻准于平阳》《勒因飨高句丽》
        《魏太子恂不好学》《曹操闻攸来》《三国志·袁绍传》
        《资治通鉴·东海王苻坚》《六逆论》《燕王守光尝衣赭袍》《仁恭有爱妾罗氏》
        《羌豪迷吾复与诸种寇金城塞》《读通鉴论》《吴起者,卫人,仕于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荀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前》《淮南子·兵略训》《孟子·离娄上》《资治通鉴·唐记九》《唐鉴》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读通鉴论》《资治通鉴·稹复上疏》《读通鉴论》
        《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何博士备论》《读通鉴论》《冬,高祖在邯郸》
        《李世勣尝得暴疾》《读通鉴论》《建武三年,帝谓太中大夫来歙曰》《光武失御嚣之道矣》
        《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
        《民有歌淮南王者曰》《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三家分智氏之田》《韩非子·奸劫弑臣》《豫让论》
        《亮尝自校簿书》《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
        《项羽既定河北》《何博士备论·楚汉论》《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两敌相争,此兴彼败》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房琯喜宾客,好谈论》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初,窦宪既立于除鞬为单于》
        《春,二月,亮遣使约吴同时大举》《魏书·高允传》《魏高宗起太华殿》
        《资治通鉴·大将军光忧懑》《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商君书·外内》
        《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通典·序》《三月,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剖身藏珠》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二)
        《安禄山专制三道》《汉主自秭归将进击吴》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
        《魏主以浩监秘书事》《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表

        工具导航: 古诗词大全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