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源,字子渐,少博学强记,以文学知名。源自晦,不矜饰,有所发即过人。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殿直。举进士,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新郑三县,通判泾州。时知沧州刘涣坐专斩部卒,降知密州。源上书言:“涣为主将部卒有罪不伏笞辄呼万岁涣斩之不为过。以此谪涣,臣恐边兵愈骄,轻视主将,所系非轻也。”涣遂获免。
尝作《叙兵》上之,曰:
唐自中世以来,诸侯皆自募兵训练,出攻入守,上下一志,故讨淮西、青、冀、沧德、泽潞之叛,以至四征夷狄,大率假外兵以集事,朝廷所出神策禁军,不过为声援而已,故所至多有功。
今则不然,国家患前世藩镇之强,凡天下所募骁勇,一萃于京师。虽滨塞诸郡,大者籍兵不逾数千,每岁防秋,则戍以禁兵,将帅任轻而势分,军事往往中御。愚谓此可以施于无事时,镇中国,服豪杰心,苟戎夷侵轶,未必能取胜也。何则?兵主于外则勇,主于内则骄,勇生于劳,骄生于逸。夫外兵所习皆疆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内兵居京师,日享安逸,加之以赏赉,未尝服甲胄、荷戈戟,不知将帅号令之严,故骄,骄而劳之则怨,以之战则多钝。
若唐之失,失于诸侯之不制,非失于外兵之强,故有骄将,罕闻有骄兵。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内兵鲜得其用,故有骄兵,不闻有骄将。且唐之所失者势也,今之所失者制也。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
然则为今之计当如何?曰:“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以内兵为声势,重边将之任,使专一军之事,而不得连州郡之势,斯可以获近利而亡后害也。”
赵元昊寇定川堡,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是时通判庆州,遗怀敏书曰:“贼举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宜驻兵瓦亭,择利而后动。”怀敏不听,以败。范仲淹、韩琦荐其才,召试学士院。源素不喜赋,请以论易赋。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涣为主A将B部卒C有罪D不伏E笞F辄呼万岁G涣斩之H不为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指“同一”之意,与成语“一呼百应”中“一”的意思与用法不相同。
B.萃,聚集,与《孟子》“出于其类,拔乎其萃”中“萃”的意思与用法不同。
C.以,用,与《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的意思与用法相同。
D.易,换、替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中的“易”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源年少时博学强记,凭借文学才华而闻名,虽然为人谦虚低调,不爱自夸,但也难掩其光芒,为官经历丰富。
B.沧州知州刘涣因擅自斩杀部卒而获罪被贬,尹源为其说情,并指出军中弊端,《叙兵》中也体现了类似的看法。
C.尹源认为当朝兵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太平时期可以镇守中原,控制各地,但如果外敌进犯,恐怕未必能够取胜。
D.葛怀敏调兵前去救援赵元昊时,尹源写信建议他不要轻举妄动,要选择好时机,可惜怀敏没有听从,最终战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
(2)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14.尹源在《叙兵》中通过对比唐、宋兵制阐述观点,请概括其对比内容,完成下表。
对比维度 |
唐代兵制 |
宋代兵制 |
兵力分布 |
诸侯自募,外兵为主 |
(1) |
军队战斗力 |
(2) |
内兵骄惰,外兵不足 |
(3) |
将帅自主 |
军事中御 |
(4) |
诸侯失控,失去有利形势 |
(5) |
答案:
10.BEG 11.C 12.D 13.(1)逐渐改革旧有的制度,大量招募豪勇敢战之士,增加地方军队的名额,使他们足以与敌人作战。
(2)主考官正提倡以赋取士,不喜欢他的话,只把他的文章评为下等,任命他为怀州知州。 14. 天下骁勇,萃于京师,外兵较少 外兵习于战斗,勇敢善战 军事指挥 兵制弊端 将轻兵骄,兵制失当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尹源的事迹和《叙兵》论述,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军事思想与政治担当。文章以“对比论证”为核心手法,通过唐、宋兵制对比,揭示宋代“强干弱枝”政策的弊端:唐代外兵勇猛但藩镇失控,宋代内兵骄惰而战力不足。尹源兼具文士才学与武将谋略,其谏言刘涣、献策葛怀敏等事迹,体现了“文武兼备”的儒将形象。文中“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的论断,凸显了作者对制度设计的深刻思考,其改革主张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涣作为主将,(遇到)部下士兵有罪却不伏法,(被)鞭打时就呼喊万岁,刘涣斩杀他不算过错。
“涣为主将”作句子主语,为强调,其后B处断开;
“部卒有罪不伏”是主谓句,其后E处断开;
“笞辄呼万岁”中“笞”“辄”作状语,修饰“呼万岁”,“涣”作下句主语,G处断开。
故选BE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形容词,同一/数词,一人。句意:上下一心。/一人召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附和的人众多。
B.正确。动词,聚集/名词,同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句意:全部聚集到京城。/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C.错误。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就派遣禁军去戍守。/不因为客观事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也不因为个人(自己)的境遇的好坏而或喜或悲。
D.正确。句意:请求用写论文来代替作赋。/(他们种的树的)树根像人握起来的拳头一样拳曲(而不是舒展伸直的),而且树根部的土也是换过的新土。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葛怀敏调兵前去救援赵元昊”错,原文是“赵元昊寇定川堡,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遗怀敏书曰……”,是赵元昊侵犯定川堡,葛怀敏发兵救援,而不是“葛怀敏调兵前去救援赵元昊”。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稍”,逐渐;“革”,改革;“益”,增加;“俾”,使。
(2)“进”,取士;“悦”,喜欢;“第”,只;“除”,任命,授予。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1)兵力分布:文中提到“今则不然,国家患前世藩镇之强,凡天下所募骁勇,一萃于京师。虽滨塞诸郡,大者籍兵不逾数千”,说明宋代是将天下骁勇集中于京师,而边境地区外兵较少,与唐代诸侯自募、外兵为主形成对比。
(2)军队战斗力:关于唐代,文中说“外兵所习皆疆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可概括出唐代外兵习于战斗,勇敢善战。
(3)军事指挥:从“军事往往中御”可知宋代军事指挥是由朝廷居中控制,与唐代的“将帅自主”不同。
(4)(5)兵制弊端:宋代“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内兵鲜得其用,故有骄兵,不闻有骄将”,可总结出宋代的兵制弊端是将轻兵骄,兵制失当。
参考译文:
尹源,字子渐,年少时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凭借文学才能闻名于世。尹源性格谦退含蓄,不自我夸耀粉饰,一旦有所发表见解就远超常人。起初凭借祖辈的庇荫补任三班借职,逐渐升迁为殿直。考中进士后,担任奉礼郎,多次升迁后任太常博士,先后担任芮城、河阳、新郑三县知县,泾州通判。当时沧州知州刘涣因擅自斩杀部下士兵获罪,被贬为密州知州。尹源上书说:“刘涣作为主将,(遇到)部下士兵有罪却不伏法,(被)鞭打时就呼喊万岁,刘涣斩杀他不算过错。因为这件事贬谪刘涣,我担心边境士兵会更加骄横,轻视主将,这关系重大啊。”刘涣于是得以免罪。
尹源曾经撰写《叙兵》呈献给朝廷,说:
唐朝自中期以来,诸侯都自行招募士兵进行训练,出兵进攻,入城防守,上下一心,所以讨伐淮西、青、冀、沧德、泽潞等地的叛乱,以至四面征讨夷狄,大致都是借助地方军队来成事,朝廷派出的神策禁军,不过作为声援罢了,因此所到之处大多能建立功勋。
如今却不是这样,国家担忧前代藩镇势力强大,于是把天下招募的勇猛之士,全部聚集到京城。即使是靠近边塞的各郡,大的地方登记在册的士兵不超过数千人,每年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就派遣禁军去戍守,将帅权力轻且势力分散,军事行动常常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我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在太平无事时施行,用来镇守中原,使豪杰心悦诚服,但如果戎夷入侵,未必能够取胜。为什么呢?军队由地方掌控就勇猛,由朝廷掌控就骄纵,勇猛源于劳苦,骄纵源于安逸。地方军队所熟悉的都是战场上战斗、劳苦之事,生死之命由将领掌控,所以勇猛,勇猛的军队让他们作战就大多能获利;禁军驻扎在京城,每天享受安逸生活,加上朝廷的赏赐,不曾披甲戴胄、扛戈持戟,不了解将帅号令的威严,所以骄纵,骄纵的军队让他们劳苦就会抱怨,用他们作战就大多迟钝。
像唐朝的失误,在于对诸侯失去控制,而不是失误于地方军队强大,所以有骄横的将领,很少听说有骄横的士兵。如今的失误,在于将领权力太轻,而地方军队不足以应对敌人,禁军很少能发挥作用,所以有骄横的士兵,没听说有骄横的将领。况且唐朝所失去的是形势,如今所失去的是制度。形势,是不得已的情况;制度,是可以制定却没有制定好。
既然这样,那么为如今考虑该怎么办呢?回答是:“逐渐改革旧有的制度,大量招募豪勇敢战之士,增加地方军队的名额,使他们足以与敌人作战。把禁军作为声援,加重边将的职权,让他们专门负责一支军队的事务,而不能拥有连接州郡的势力,这样就可以获得眼前的利益而没有后患了。”
赵元昊侵犯定川堡,葛怀敏征发泾原的军队去救援。尹源当时担任庆州通判,给葛怀敏写信说:“敌人倾全国之力而来,他们的利益不在攻占城堡,而兵法上有‘不应去救援’的情况,您应该把军队驻扎在瓦亭,选择有利的时机再行动。”葛怀敏没有听从,结果打了败仗。范仲淹、韩琦推荐他的才能,朝廷召他到学士院考试。尹源向来不喜欢作赋,请求用写论文来代替作赋。主考官正提倡以赋取士,不喜欢他的话,把他的文章评为下等,任命他为怀州知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