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①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②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③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杜牧赋阿房,其意远,其辞丽。吴武陵至以王佐誉之。今用秦事参考,则其所赋可疑者多。其叙宫宇之盛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按《始皇纪》作阿房在三十五年,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据地里而约计之,自渭水而南直抵南山,仅可百许里。若从东西横计之,则自户杜以至沪水亦无百里,安得盖覆三百余里也?及其叙妃嫔之盛,则曰:“王子皇孙,辇来于秦,为秦宫人,有不可得见者三十六年。”此又误也。始皇立二十六年初并六国,则二十五年前未能尽致侯国子女也。安得三十六年不见御幸也耶?按《本纪》曰,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则宫室嫔御之盛,如《赋》所言,乃渭北宫宇中事,非阿房也。阿房终始皇之世,未尝讫役。工徒之多至数万人,二世取之以供骊山。未几,周章军至戏,则又取此役徒以充战士。则是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宫人未尝得居也。安得有脂水可弃而涨渭以腻也?其曰“上可坐万人,下可建立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而始皇未尝于此受朝也,则可以知其初托未究也。而牧皆援渭北所载以实渭南,岂非误欤?
(节选自程大昌《雍录》)
【注】①阁道:与本句的“营室”都是古星名。②隐宫:即宫刑。③写:通“卸”,运送。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除A道B道C九原D抵云阳E堑山F堙谷G直H通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表,与《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中的“名”用法不相同。
B. 参考,参照考查,与现代汉语“参考意见”中的“参考”意思大致相同。
C. 属,连接,与《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属”意思相同。
D. 以,连词,来,与《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中的“以”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定都于丰、镐,秦始皇便认为丰、镐一带有帝王之气,于是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作为上朝之用的宫殿。
B. 秦始皇先在阿房兴建前殿,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坐一万人,程大昌认为这是预计的规模,其实并未达到这个规模。
C. 前殿四周环绕的阁道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程大昌粗略估计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的距离,远达不到杜牧描写的“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
D. 程大昌认为,秦始皇掳掠诸侯子女是其在位二十六年之后的事,掳掠的也谈不上多,且安置在渭北宫中,杜牧所述,纯属张冠李戴。
13.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杜牧赋阿房,其意远,其辞丽。吴武陵至以王佐誉之。
(2)而牧皆援渭北所载以实渭南,岂非误欤?
14. 程大昌认为杜牧《阿房宫赋》描述的阿房宫及宫女生活等有些地方失实,是败笔,你的看法呢?(5分)
答案:
10. B E 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句标点: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11. A 【解析】“表”和“而此独以钟名”的“名”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D.“然秦以区区之地”中的“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12. D 【解析】“秦始皇掳掠六国诸侯子女是其在位二十六年之后的事”错,材料二原文“二十五年前未能尽致侯国子女也”中“未能尽致”,并不意味着二十五年前“未致”;“掳掠的也谈不上多”错,材料二原文“宫室嫔御之盛”肯定了嫔妃是多的。
13.(1)杜牧写《阿房宫赋》,它立意高远,文辞华美。吴武陵以至于用王佐之才赞誉杜牧。(“意”“辞”各1分,句意2分)
(2)但杜牧都援引记载的渭北的情形来坐实渭南的__阿房宫,难道不是谬误吗?(“援”“实”各1分,句意2分)
14.示例一:程大昌说的有道理。(1分)程大昌依据史料,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证明杜牧《阿房宫赋》对阿房宫和宫女生活等的描述有失实之处。(2分)文学作品固然可使用各种手段,但前提是尊重历史事实,否则容易误导读者。(2分)
示例二:程大昌说的没有道理。(1分)他忽视了作为文学作品的《阿房宫赋》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使用想象、夸张等技巧从而感染读者的功能。(2分)要求文学作品像修史一样照搬历史事实,这是一种苛责。(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开辟道路,经过九原抵达云阳,凿开大山、填平深谷,径直通到那里。这时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太小(,他说):“我听说周文王在丰建都,周武王在镐建都,丰、镐之间,正是帝王建都的地方。”于是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宫殿。先在阿房兴建前殿,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旗杆。四周环绕可以驾车驰骋的阁道,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顶修建观楼作为标记。在空中架设复道,从阿房宫可以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极阁道越过银河直通营室。阿房宫还没有完工;完工后,想要另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为它命名。这座宫殿是在阿房建造的,所以天下人称它为阿房宫。受宫刑服役的罪犯七十多万人,就分批去修造阿房宫,或者修建丽山陵墓。从北山采下做椁的石材,从蜀地、楚地运来木材。关中的宫殿共计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材料二:
杜牧写《阿房宫赋》,它立意高远,文辞华美。吴武陵以至于用王佐之才赞誉杜牧。现在拿秦朝的事情参照考查,那么他写的《阿房宫赋》可疑之处很多。他描述阿房宫宫殿的规模盛大时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查考《始皇纪》知道阿房宫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四周环绕可以驾车驰骋的阁道,从殿下一直通到南山。根据两地里程大约计算,从渭水向南一直到南山,仅有大约一百多里。如果从东西横向计算,那么从户杜到沪水也没有一百里,怎么能覆盖三百多里呢?到他描述妃嫔之多,就说:“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乘辇车来到秦国,当了秦国的宫女,有的三十六年没有能够见到皇帝。”这又错了。秦始皇称帝二十六年刚刚吞并六国,那么在二十五年前未能将诸侯子女全部招来。怎能三十六年不被皇帝宠幸呢?查考《本纪》的记载,秦每次击败诸侯,描画他们的宫室,(按照描画的宫室)在咸阳北坂上建造宫殿,南面靠近渭水。从雍门以东到泾水、渭水,殿宇复道,回环的楼阁相连。以所得诸侯的美人、钟鼓来充实其中,那么宫室、嫔妃之多,如《阿房宫赋》所说,是渭北宫殿中的事情,不是阿房宫中的事情。阿房宫到秦始皇死,也不曾完工。服役的工匠多达几万人,秦二世取用他们来建造骊山陵墓。不久,周章军到达戏,就又取用这些工匠来充当战士。那么这些歌台舞榭本来没有落成,宫女不曾得以居住。怎能有胭脂水可以倒掉而使渭水涨起了脂膏呢?史书上说“殿上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旗杆”的话,只是秦始皇确立的规模,期望它到达这个程度,但秦始皇不曾在这里接受朝见,那么可以知道他起初并未要求彻底做到这样。但杜牧都援引记载的渭北的情形来坐实渭南的阿房宫,难道不是谬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