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赫连铎、李匡威请讨李克用。朱全忠亦上言:“克用终为国患,臣请与河北三镇共除之,乞命大臣为帅。”
上命三省、御史台四品以上议之,以为不可者十六七。张浚曰:“先帝再幸山南,沙陀所为也。臣常虑其与河朔相表里,致朝廷不能制。今两河藩镇共请讨之,此千载一时也。但乞陛下付臣兵柄,旬月可平。”孔纬曰:“浚言是也。”上曰:“克用有兴复大功,今乘其危而攻之,天下其谓我何?”纬曰:“陛下所言,一时之体也;张浚所言,万世之利也。”上以二相言协,从之,曰:“兹事付卿二人,无贻朕羞!”乃以浚为河东行营兵马招讨制置使,孙揆副之。
(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五九·唐纪·昭宗皇帝》,有删改)
材料二:
大顺初,克用自攻赫连铎于云州,拔东郛。幽州李匡威以兵三万救之,杀其将安金俊,克用走。铎与匡威共建言:“山南乱,克用实首之。今乘其败,可伐而取也。”全忠亦请与河北三镇共讨之。宰相张浚是其计,乃下制削克用官爵、属籍,以浚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孙揆副之,枢密使骆全諲为行营都监,华州节度使韩建为行营马步都虞候兼供军粮料使,王镕领河东东面,全忠南面,李匡威北面,并为行营招讨使。铎副匡威,先薄战。更诏揆为昭义节度使,克用将李存孝邀揆长子[注]杀之。存孝次赵城,韩建夜出壮士三百乘其营,存孝伏以待,建兵大奔。存孝攻绛州,未下,晋州刺史张行恭弃城走,建与浚遁还。明年,克用奉表自陈,乃复拜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陇西郡王。
赞曰:沙陀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至克用逢王室乱,遂有太原。虏性惇固,少它肠,自负材果,欲经营天下而不克也。兵虽胜,然数败;地虽得,辄复失,故熟视帝劫迁,缩颈羞汗,偷景待僵,不亦鄙乎!使克用稍知古今,能如齐桓、晋文,唐遽亡乎哉?
(选自《新唐书·沙陀列传》,有删改)
[注]长子:长子县。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沙陀始归命A天子B仰哺C于边D世喋血E助F征讨G常H为边兵雄。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贻,遗留,留下,与《师说》“作《师说》以贻之”中的“贻”意思不同。
B. 薄,迫近,与《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的“薄”意思相同。
C. 次,驻扎,与《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中的“次”意思相同。
D. 邀,截击,与《琵琶行并序》“移船相近邀相见”中的“邀”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批评李存勖享乐导致国灭;材料二的评论则批评李克用没有齐桓公等人的才能,错失取代唐而建国的机会。
B. 赫连铎、李匡威认为李克用作乱、罪过深重,应趁其战败讨伐他,朱全忠也认为应联合河北三镇一起除掉李克用,宰相张浚附议。
C. 皇帝下令群臣讨论讨伐李克用之事,参与讨论的大部分大臣不同意朝廷讨伐李克用,就连皇帝也对讨伐李克用颇有顾虑。
D. 因张浚和孔纬一唱一和,皇帝同意征讨李克用一事,下令免去李克用的官爵等,并任命了相关人员,组建讨伐李克用的队伍。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再幸山南,沙陀所为也。臣常虑其与河朔相表里,致朝廷不能制。
(2)虏性惇固,少它肠,自负材果,欲经营天下而不克也。
14. 材料一和材料二第一段都关涉讨伐李克用一事,但叙述的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BDG(原文标点:沙陀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
11.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中的“次”意思是“编次”)
12. A(“错失取代唐而建国的机会”错,应是错失挽救唐朝的机会)
13.(1)先帝两次前往山南,都是沙陀人李克用造成的。我常常忧虑李克用与河朔地区的藩镇内外勾结,致使朝廷无法控制。(得分点:“幸”“相表里”各1分,大意2分)
(2)沙陀人天性敦厚坚定,少有别的心思,自负才智果敢,想要经营天下却没有成功。(得分点:“它肠”“克”各1分,大意2分)
14.①材料一重点叙述了朝廷讨伐李克用这一决策的制定过程。②材料二第一段重点叙述了朝廷讨伐李克用的经过及结果。(每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赫连铎、李匡威请求讨伐李克用。朱全忠也进言说:“李克用终究会成为国家的祸患,臣请求与河北三镇共同除掉他,恳请陛下任命大臣为统帅。”
唐昭宗命令三省、御史台四品以上的官员商议此事,认为不可讨伐李克用的人占十分之六七。张浚说:“先帝两次前往山南,都是沙陀人李克用造成的。我常常忧虑李克用与河朔地区的藩镇内外勾结,致使朝廷无法控制。如今黄河南北的藩镇共同请求讨伐他,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只请求陛下把兵权交付给臣,十天半月便可平定李克用。”孔纬说:“张浚说得对。”昭宗说:“李克用有复兴大唐的大功,现在趁他处境危急而攻打他,天下人将会怎样看待朕呢?”孔纬说:“陛下所说的,是一时的体统;张浚所说的,是万世的利益。”昭宗因为两位宰相意见一致,便听从了他们的话,说:“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二人了,不要让朕蒙羞!”于是任命张浚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使,孙揆为副使。
材料二:
大顺初年,李克用自行在云州进攻赫连铎,攻克云州东面的外城。幽州李匡威率领三万士兵救援赫连铎,杀死李克用的将领安金俊,李克用逃走。赫连铎与李匡威一道向朝廷建议说:“山南之乱,李克用实是祸首。如今趁他兵败,可以讨伐攻取。”朱全忠也请求与河北三镇共同讨伐李克用。宰相张浚赞同他们的计谋,唐昭宗于是下令削除李克用的官爵、宗室名籍,让张浚任兵马招讨、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孙揆为副使,枢密使骆全谨任行营都监,华州节度使韩建任行营马步都虞候兼供军粮料使,王镕领河东东面,朱全忠领南面,李匡威领北面,都任为行营招讨使。赫连铎辅助李匡威,率先逼近交战。皇帝又下诏使孙揆任昭义节度使,李克用将领李存孝在长子阻截并杀死孙揆。李存孝驻扎赵城,韩建夜间派三百名壮士偷袭李存孝军营,李存孝设下埋伏等待,韩建兵大溃败。李存孝攻打绛州,没有攻克,晋州刺史张行恭弃城逃走,韩建与张浚逃回。第二年,李克用上表自己陈诉,于是朝廷又拜授他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陇西郡王。
评论说:沙陀最初归顺天子,依赖边邑为生,世代浴血出兵助战,常常成为边兵之冠。到李克用时遭逢王室之乱,于是拥有太原。沙陀人天性敦厚坚定,少有别的心思,自负才智果敢,想要经营天下却没有成功。虽然兵力强大,然而多次失败;虽然得到土地,但不久又丧失,因而眼看着皇帝被胁迫迁徙,缩颈羞愧而汗颜,苟且偷安等到唐亡,不也可鄙吗!假如李克用略知古今,能够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唐朝能那么快就灭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