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伏见某月日,诏旨,发更太原、凤翔及神策诸镇兵赴剑南东川者。陛下睿算无遗,神武必断,顺天行诛,天下幸甚。然或时事之可否,兵家之利害,道途之险易,将帅之宜称,不可不深图远讨,原始要终。狂夫有可择之言,愚者有一得之虑,管窥所至,愿效微诚。
臣窃以为古今用兵,皆在将勇师和,政齐计胜,不必多兵广众,然后成功。今高崇文等诸将所统已约一万五千人以整击乱靠有余力。若更广命师旅,臣窃计之,其患有五。
一则高崇文素非大将,拔自偏镇,忠勇虽著,威声未振。本兵既少,兼统则多,将皆权隶,士非素抚。虽是锐师,努同马合,居常则犹可胁致,临敌则何以指挥?非惟崇文才分有限,此亦自古兵家所难。二则贞元以来,天下无事,四方节将,人各怀安。今以西南小丑,久稽天诛,自春徂夏,征发已广,见在兵力,破贼有余。若更务济师,屡闻动众,山岭深阻,暑湿为沙,北人南役,谁不惮行?去土离家,动生愁怨。事系安危,不可不察。三则吐蕃约盟未定,窥伺在心,间谍往来,急于邮传,又必持两端之计,与刘辟交通。若闻发兵西南,多取边镇,秋风即至,虏马已肥, 冒隙乘虚,必有侵铁。事出万一,悔何可追?四则刘辟穷寇,保险逃死,兵凶战危,人事难必。脱或貔尖之师,少不如意,蜂蚁犹聚,假息旬时,攻守之间,动须应援。因当潜锋养锐,以逸待劳,今便息兵,后将何继?五则剑川晓增,居人食且不充,蜀路险艰,饷运无由多致。今屯兵日费,何啻万金,数州麦粟,贵籴将尽,若更加兵,实难供赡。一夫脱有菜色,三军无复斗心,拿可以少成功,何必多而为患?
臣谬庸重任,过蒙恩遇,苟利国家,甘心鼎馁。无任兢遑恳迫之至,谨奉表陈卖以闻。
( 节选自吕温《代李侍郎论兵表》)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高崇文等A诸将所B统C已约D一万五千人E以整F击乱G穿H有余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俯伏,表示恭敬的用语,是古代书信、奏章中下级对上级或帝王常用的敬词。
B.原,推究,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
C.见,同“现”,现在,与《报任安书》中“思垂空文以自见”的“见”意思相同。
D.于,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与《蜀道难》中“难于上青天”的“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旨意下令重新派遣太原、凤翔和神策等各地镇兵奔赴剑南东川,但是作者认为古今用兵不一定需要兵多人众才能成功,这样的做法会留下五种忧患。
B.高崇文并非威名素著的大将,自己原来的属兵既少,代理统率的人马就多,将领大多擅权专断,士兵并非素来抚取,这是自古兵家都会感到困难的局面。
C.山地险要,路途偏远险阻,暑热潮湿形成灾病,这些是军队要克服的困难;吐蕃尚未确定盟约,正在窥伺大唐,可能乘虚而入,这是国家要考虑的问题。
D.刘辟已经陷入困境,据守险要之地想逃脱一死,如果给予他十天左右的时间苟延残喘,就会造成敌我攻守之势的改变,现在停止用兵,以后就难以维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是锐师,勞同乌合,居常則犹可胁致,临敌則何以指挥?
(2)一夫脱有菜色,三军无复斗心,幸可以少成功,何必多而为患?
14.同样是“表”,本文与《陈情表》在说理技巧上有何异同?(3分)
答案:
10. (3分)
CEG(可以先易后难。“以整击乱” “霈有余力”断句比较明显,先断开 EG 两处。“高崇文等”与“诸将”自然衔接,不能断开; “所”“统”构成所字结构,指所统率的部队,应在C处断开。)
11. (3分)
C(见,同“现”, 显示、 表达。 )
12. (3分)
B(“擅权专断”错误,原文“将皆权隶”是暂时隶属的意思。)
13. (8分)
(1)虽是精锐部队,其势如同乌合之众,平时还可以强迫控制,对敌用什么来指挥?
(译出大意给1分;“锐师” “居常” “胁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一人如面有菜色,三军不再有斗志,幸而能够以少取胜,何必因兵多造成祸患?
(译出大意给1分;“脱” “无复” “可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14. (3分)
(1)相同点:都以谦卑恳切的语气进行劝谏,使用整句、对比等手法,增强说服效果。
(2)不同点:①本文侧重以理服人,《陈情表》侧重以情动人;
②本文侧重分条陈述,《陈情表》侧重夹叙夹议。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看到某月某日诏书圣旨,重新派遣太原、凤翔和神策等各地镇兵奔赴剑南东川的。陛下睿智决策毫无遗漏,神明威武坚决果断,顺应天意进行讨伐,天下百姓非常庆幸。然而有时候时事可行与否,兵家是有利还是有害,道路是险阻还是平坦,将帅合适相宜,不能不深谋远虑,需要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狂妄之人有选择后可用的话,愚昧的人有独到的思考,浅陋见解所关涉的,愿意献出我卑微的忠诚。
我私下认为古今用兵,都在将领勇敢、军队和睦,政治安定、计策优胜,不一定需要兵多人众,然后成功。如今高崇文等各位将领所统率的,已经大约一万五千余人,用和谐一致的军队去攻打混乱的叛军,完全是有剩余力量的。如果再去扩大派遣军队,我私下考虑,这种做法有五种忧患。
一是高崇文素来不是大将,是从偏镇提拔起来的,忠诚和勇敢虽然闻名,威武的声望尚未兴起。原来属兵已少,代理统率就多,将领大多暂时隶属,士兵并非素来抚驭。虽是精锐部队,其势如同乌合之众,平时还可以强迫控制,对敌用什么来指挥?不只是高崇文聪明才智有限,这也是自古兵家所难之事。二是贞元年间以来,天下无事,四方持节的大将,各自归向德政而安居乐业。如今因为西南地区的小小丑敌,长期稽迟荒废上天的惩罚,从春到夏,征调派遣的军队已经很多,现有的兵力,破贼有余。如果再务求增援军队,多次听说惊动众人,山地险要,路途偏远险阻,暑热潮湿形成灾病,北方人到南方服役,谁不害怕前往?离开家乡,常常心生愁怨。事情关系到安危,不能不察。三是吐蕃的盟约尚未确定,窥伺大唐时刻在心,密探往来,比驿传还要迅速,而且必然心持首鼠两端的打算,与刘辟相互勾结。如果听说朝廷向西南发兵,从边镇调发大量士兵,秋风将至,敌人战马已肥,趁着空虚的间隙,必定会有侵扰之事。万一出事,追悔何及?四是刘辟是陷入困境的敌人,据守险要之地逃脱一死,战争凶险,人事难料。如果勇猛的将士,稍不如意,那么蜜蜂和蚂蚁还将聚集起来,如果给予敌人十天左右苟延残喘,攻守之间,经常必须接应援助。原本应当隐藏实力保养锐气,以逸待劳,如果现在就停止用兵,以后如何继续?五是剑川土地贫瘠,当地居民食物尚且不够充足,蜀道艰险,军粮无法大量运送。如今驻扎军队每天耗费,何止万金,数州粮食,高价购买行将耗尽,如果再增加军队,实在难以供应。一人如面有菜色,三军不再有斗志,幸而可以以少取胜,何必多兵多造成祸患?
我受命担负重任,蒙受超过常人的恩宠与待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甘心接受鼎镬之刑。我不能承受惊惶恳切之至的情感,恭谨地献上表章陈述上奏用来禀告。
(节选自吕温《代李侍郎论兵表》)
|